巴彦淖尔品茶课程工作室,巴彦淖尔茶艺学习工作室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9:11:42 来源:原创内容

路过巴彦淖尔解放街时,总会被一阵清雅的茶香牵住脚步。那家挂着竹帘的巴彦淖尔品茶课程工作室里,常常传来轻柔的交谈声和茶具碰撞的脆响。说来有趣,我最初以为这里只是教人泡茶的地方,直到跟着朋友参加了两次活动,才发现茶艺远比想象中更有意思。

工作室的胡老师是个微胖的中年人,总爱穿着亚麻衬衫摆弄他的紫砂壶。有次他端出一盘碧螺春,忽然问我们:“你们觉得茶叶为什么会卷成小螺蛳状?”见没人答得上来,他笑眯眯地捻起一片茶叶,“就像人冷的时候会抱紧手臂,茶青在锅里揉捻时也在寻找最安心的形态呀。”这个生动的比喻,瞬间让枯燥的制茶工艺变得鲜活起来。

茶香里的慢时光

记得有个周末的茶会,窗外飘着细雨,我们六七个人围坐在老榆木茶台前。新来的李姐第一次拿盖碗,紧张得手抖,茶水差点洒在茶海上。胡老师却摆摆手说:“没事儿,我当年学茶时打翻过整个茶船。你看这盖碗叁件套——天地人叁才相合,托着的是从容,端着的是分寸。”他边说边示范,手腕轻轻一转,琥珀色的茶汤就顺着公道杯划出优美的弧线。

在巴彦淖尔茶艺学习工作室的露台上,我们还尝过特别的“叁道茶”。头道蒙古咸奶茶带着炒米的焦香,二道滇红温润如夕阳,叁道陈年茯砖竟喝出淡淡的枣香。穿着蒙古袍的其其格阿姨告诉我们,她年轻时在牧区,都是用搪瓷缸煮砖茶,现在跟着年轻人学工夫泡,才发现同样的茶叶能呈现这么多层次的味道。

最近工作室新添了茶席设计课,教大家用本地元素布置茶桌。有人捡来河滩的鹅卵石当茶宠,有人把沙枣枝插进土陶瓶,还有个高中生用数学课本里的黄金分割比例摆茶具。胡老师看着孩子们的作品直乐:“茶道没有标准答案,你们让传统的茶席长出年轻的枝条了。”

上个冬至,我们围着铜火锅煮老白茶,玻璃窗上结着茸茸的冰花。有个刚创业失败的年轻人闷头连喝叁盏,忽然抬头说:“这茶初入口是苦的,但喉间留下的甜味特别持久。”胡老师往他杯里续了道水,慢悠悠接话:“你看这茶叶在壶里浮沉的样子,像不像人生?”满屋的人都笑了,茶汽氤氲中,仿佛所有的烦恼都随着袅袅白烟飘散了。

现在每次经过工作室,都能看见不同年纪的学员在品茗交流。有个梳羊角辫的小女孩正认真地给客人奉茶,踮脚时壶嘴微微发颤,但眼神格外专注。或许要过很多年她才会明白,在这座北方小城的茶香里,我们学会的不仅是冲泡技巧,更是如何与生活温柔相处的方式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