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车站后街的僻静小径
那条被人们忽略的小路
每次从那个熟悉的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走出来,我都会下意识地朝右边望一眼。那里,藏着另一条路——车站后街的僻静小径。说它是小径,其实有点抬举它了,它就是两排老房子之间挤出来的一条窄道,宽得勉强能容两个人并肩。主出口那边是人声鼎沸,出租车喇叭声、拉客的吆喝声、行李箱轮子咕噜咕噜的滚动声,混成一片热热闹闹的交响乐。可一拐进这条小径,仿佛有人突然拧低了世界的音量键,那些喧嚣“唰”地一下就被隔在了身后,变得模糊而遥远。
我那天也不知怎么的,大概是火车坐得有点乏了,心血来潮就拐了进去。脚刚一踏进去,感觉立刻就不一样了。太阳好像在这里也变得温和了,光线从两旁屋檐的缝隙里漏下来,在布满青苔的旧墙面上切出明明暗暗的条纹。空气里有股潮湿的、混合着老木头和泥土的味道,不难闻,反而让人觉得踏实。脚下的石板路不太平整,缝隙里倔强地探出几丛野草,走起来得稍微留点神。
巷子两边,是些很有年头的老住户。一楼的院墙矮矮的,能看见院里晾晒的衣物,偶尔还有一盆绿意盎然的薄荷或者栀子花。有位老大爷坐在自家门前的竹椅上,眯着眼睛,手里的旧收音机咿咿呀呀地放着戏曲,他跟着节奏,手指轻轻在膝盖上敲打着。他看到我这个生面孔,也只是懒洋洋地抬了下眼皮,然后又沉浸到他的世界里去了。这种感觉,嗯……就像是不小心闯进了别人的生活现场,但他们并不介意你的短暂路过。
再往里走,能听到厨房里传来的炒菜声,还有女人呼唤孩子回家吃饭的喊声。这些声音在狭小的空间里回荡,显得特别清晰,充满了过日子的烟火气。这让我想起小时候住过的老街,也是这样,一家做饭,香飘半条巷子。你看火车站前面,人人行色匆匆,都是奔着下一个目的地去的过客;而这条车站后街的僻静小径里,时间仿佛走得慢了好几拍,人们是在这里实实在在地生活。
我不禁停下来想,这条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它就像这个城市的两个面。前面是光鲜的、现代化的、追求效率的一面;后面这个,则是朴素的、承载着记忆的、讲究人情味的一面。我们大多数人,通常只看到了前面那个面孔,急匆匆地来,又急匆匆地走,几乎忘记了城市还有这样的“背面”。
走到小径的尽头,光亮重新变得强烈起来,城市的车流声再次涌入耳朵。我回头又望了一眼那条幽暗的通道,它安静地待在那里,像一个秘密。下次你再从火车站出来,如果时间不赶,或许也可以去那条小径里走走。它给不了你什么旅途的惊喜,但那份独特的宁静和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,或许能让你在奔波的路途中,找到一个让心情缓下来的小角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