利川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火车站后街的小巷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5:55:44 来源:原创内容

站台外的另一个世界

走出利川火车站出站口,那股熟悉的、带着点焦躁的热闹劲儿就扑面而来。出租车司机嘹亮的招呼声,拉客住宿的举牌大姐,还有拖着行李箱行色匆匆的旅客,构成了火车站前广场永恒的风景。我每次回来都习惯性地绕过这片喧嚣,径直往车站背后走去。那里,藏着一条几乎要被遗忘的小巷。

说它被遗忘,其实也不全对。本地人,尤其是住在附近的老街坊,对这条利川火车站后面的巷子再熟悉不过了。它就像个倔强的老头,背对着车站的现代与繁忙,自顾自地守着一方宁静和旧时光。你得先穿过一条不算宽的马路,绕过一堵斑驳的、爬满了青藤的旧墙,才能发现它的入口。入口处歪歪扭扭地挂着一块蓝底白字的小牌子,上面写着“站后街”,所以我们都习惯叫它——火车站后街的小巷。

一脚踏进去,感觉世界瞬间就安静了下来。声音仿佛被那面旧墙给吸走了大半,只剩下一点模糊的背景音,像远处传来的沉闷回响。巷子两边是些颇有年头的矮房子,红砖墙裸露着,有的地方抹了层水泥,又被雨水和岁月冲刷出深浅不一的痕迹。二楼的窗户大多还是木质的,漆皮剥落,露出木头本来的颜色。偶尔有一扇窗开着,能看见里面挂着碎花窗帘,或者晾着几件寻常的衣裳。

巷子不宽,大概并排走两叁个人就差不多了。地面是青石板铺的,被无数双脚磨得油光水滑,下雨天走起来可得当心点。阳光在这里似乎也变得吝啬,只能从两侧屋檐的缝隙里斜斜地切进来几道光柱,照亮空气中缓缓浮动的微尘。这时候,你总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,连呼吸都轻了些。

巷子口第一家,是个简陋的理发铺子。没有炫目的霓虹灯,只在门口挂了个红蓝白叁色的旋转灯箱,漆色有些暗淡了。老师傅穿着件沾了点碎发的白大褂,正给一位大爷理发,推子发出嗡嗡的、富有节奏的声响。他们好像也不怎么交谈,就那么安静地,一个理,一个被理着,时间在这里仿佛流得特别慢。再往里走,有个卖杂货的小店,柜台是那种老式的玻璃柜,里面散乱地放着香烟、棒棒糖和打火机。店主是个胖胖的大婶,坐在竹椅上,摇着蒲扇,听着收音机里咿咿呀呀的戏曲,眼皮耷拉着,像是在打盹,又像在认真听戏。

我特别喜欢午后叁四点钟的这条利川火车站后面的巷子。那股子慵懒劲儿,能传染人。你会看到有老人家搬个小马扎坐在门口,眯着眼打瞌睡,脚边趴着的土狗也睡得正香。有户人家的窗台上,放着几个破旧的搪瓷盆,里面却生机勃勃地长着小葱和薄荷。生活最本真的、不加修饰的样子,大概就是这样了吧。它和几十米外那个代表着出发与抵达的火车站,仿佛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。一个急着把你送往远方,一个却慢悠悠地告诉你,日子还可以这样过。

我不禁想,有多少人从这条火车站后街的小巷前经过,甚至无数次从车站进出,却从未想过绕到后面来看一眼呢?他们或许行色匆匆,或许归心似箭,目光只聚焦在前方宽阔的马路和新的旅程上。这条小巷,就这样安然地待在热闹的背后,成了只有少数人才知道的秘密角落。它见证着火车站的人来人往,自己也沉淀下了一层又一层的故事。

一阵风吹过,卷起地上的一片落叶,打了个旋儿,又轻轻落下。巷子深处,不知谁家传来了炒菜的滋啦声和隐约的饭菜香。这烟火气,比任何声音都更能抚慰人心。我站在那儿,听着不远处火车进站的汽笛声,那么悠长,仿佛在提醒我该走了。可脚下这条安静的巷子,又好像在无声地挽留。它什么也没说,只是用它斑驳的墙壁、光滑的石板路和慢悠悠的节奏,就把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,轻轻塞进了你的心里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