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间品茶上课,河间茶艺学习体验
朋友上周末神神秘秘地拉我去参加一个活动,说是什么“河间品茶上课”。我心想,喝茶谁不会啊,还用专门上课?结果一走进那间茶室,我就知道自己想错了。
屋子不大,八九个人围坐一堂,中间是位穿棉麻衬衫的茶艺师。他没急着泡茶,反而先问我们:“大家觉得,什么样的水最适合泡茶?”有人说是山泉水,有人说是纯净水。他笑了笑,拿起电水壶:“其实啊,家里过滤过的自来水就行,关键是温度。”原来不同的茶需要不同的水温,绿茶80度左右,红茶要滚烫的沸水。这点小窍门,我以往可从来没注意过。
原来拿茶杯也有讲究
轮到我们自己动手时,我才发现连拿盖碗都有门道。老师教我们用“叁指法”——拇指和中指捏住碗沿,食指轻压盖子。我试了试,手指总是不听使唤,要么太紧烫手,要么太松漏水。旁边的大姐倒是学得快,她说平时在办公室泡茶,从来都是随便抓,没想到这里面还有这么多手法。
最让我惊喜的是,老师拿出了一套河间本地的茶具。他说这套茶具的泥料特别,能让茶汤更加柔滑。我们挨个传看,那杯子握在手里温润如玉,和超市里买的确实不一样。用这样的杯子喝茶,感觉整个人都慢下来了。
等待第一泡茶的时候,茶艺师聊起了河间的茶文化。他说咱们这儿虽不是茶叶产区,但喝茶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。老辈人喝茶不讲究排场,关键是那份闲适自在的心境。听到这儿,我突然明白了,这不只是学泡茶,更是在学一种生活态度。
当茶汤入口的那一刻,我真的尝出了不同。同样的茶叶,用刚学的方法泡出来,苦涩少了,回甘更明显。老师说这是因为我们掌握了恰当的时间和温度,把茶叶最好的味道都激发出来了。没想到,简简单单的泡茶,竟然藏着这么多学问。
课程快结束时,窗外下起了小雨。大家都不急着走,继续品着茶,聊着天。有人问老师能不能推荐些适合在家练习的茶具,老师便耐心地介绍了几种入门款。这场河间茶艺学习体验,让我收获的不仅是泡茶技巧,更是一种难得的宁静。
临走时,那位大姐说下周还要来,我想了想,也觉得这个课值得继续上。毕竟在快节奏的生活里,能找到一个让心静下来的地方,实在不容易。下次,我想试试学习冲泡乌龙茶,据说那手法更有意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