瑞昌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,学生叁小时通话花费八百元
这几天,瑞昌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的事在家长群里炸开了锅。你说现在这个时代,谁家孩子不玩手机?可这一下子花掉八百块话费,搁谁家都得急眼。
张大姐头一回收到欠费短信时,还以为是诈骗。她家孩子平时挺乖的,怎么突然就欠了这么多话费?打到营业厅一问才确认,这八百块钱真是打电话打掉的。「我当时脑子嗡的一下,差点没站稳。」张大姐说着,声音还带着后怕。
那叁个小时到底发生了什么
孩子后来坦白,那天晚上用手机和同学聊游戏,从八点一直打到十一点。两个初中生越聊越起劲,完全忘了时间。「就是说着说着,天就黑了又亮了似的。」孩子低着头,手指绞着衣角。他说知道电话费贵,但没想到这么贵——叁小时通话,愣是把妈妈半个月的菜钱打没了。
这事儿听着离谱,可仔细想想,现在不少孩子对钱真的没概念。他们没见过粮票,没摸过硬币,手机上点几下什么都有了。你问他们八百块能买什么,有的说能买十个游戏皮肤,有的说能充一年会员,但要说八百块是爸妈起早贪黑两叁天的工资,他们反而愣住了。
李老师教语文二十多年,她说以前学生闯祸最多是打破玻璃。现在倒好,随手一点可能就是几百块的话费。「这不是孩子的错,是我们大人没教明白。」她最近在班上开了个「生活中的钱」主题班会,让学生们回家问爸妈挣八百块要工作多久。有个男孩回来眼圈红红的,说他爸爸要在工地搬叁天水泥。
其实学生叁小时通话花费八百元这种事,背后藏着更深的问题。现在的套餐广告都写着「无限流量」,可仔细看小字——通话可不包括在内。很多家长办卡时没留意,孩子更是不懂这些弯弯绕绕。
这事儿出了以后,不少家长赶紧检查自己的套餐。王哥发现他家的卡每分钟通话要两毛五,要是视频通话更贵。「怪不得孩子打个游戏语音都能花这么多,这谁想得到啊!」他现在把套餐改了,还设了话费提醒,每个月超过五十块就报警。
也有家长想得开。赵阿姨说她闺女去年也干过类似的事,不过是在视频网站买了七百多块的贴纸。「当时气得我啊,但现在想想,孩子总得有个学花钱的过程。」她现在每周给女儿五十块零花钱,让她自己记账,「该踩的坑早点踩,强过以后栽大跟头。」
话说回来,那个打掉八百块话费的孩子,现在正利用周末时间在亲戚店里帮忙打包。他说要自己把这钱挣回来,虽然手磨破了,但终于知道「钱是怎么来的」了。昨晚他妈妈偷偷去看,发现他正对着计算器一遍遍算要打包多少件才能挣回八百块。
或许这就是成长吧。从瑞昌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这件事开始,很多家庭开始认真和孩子谈钱。不是简单地说「要节约」,而是让他们明白数字背后的重量——那些凌晨的忙碌,那些被汗水浸湿的工装,那些悄悄变白的头发。
夜幕降临,又到了孩子们放学的时间。街角几个初中生凑在一起,有个男孩晃着手机说要给同学打电话,旁边穿校服的女生赶紧拦住:「别,话费贵!咱们开个免提一起听不行吗?」孩子们笑作一团,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