娄底小巷子玩辩辩快餐,娄底巷内辩辩快餐小聚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04:06:48 来源:原创内容

巷口那家米粉店的香味还没散尽,我已经拐进了这条熟悉的巷子。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,墙角的青苔绿得发暗,这里和外面车水马龙的大街像是两个世界。老陈的店就在巷子中段,蓝底白字的招牌都有些褪色了。

推开那扇带着铜铃的木门,叮铃一声,老陈从厨房探出头来。"哟,今天这么早?"他围裙上沾着些面粉,手里还拿着擀面杖。我熟门熟路地在小方桌前坐下,掏出手机点开辩辩。这家店的规矩挺特别,点单不用菜单,都是在辩辩群里说。

巷子里的烟火气

手机嗡嗡震动,群里正热闹着。老陈的闺女小雨在群里发今天的新菜:"刚包的荠菜馄饨,要的扣1。"底下瞬间刷过一排数字。我也跟着扣了个1,顺便加了句:"老样子,多放香菜。"

厨房里飘出热油的滋滋声,葱花的香气顺着门缝钻出来。隔壁桌的大叔在手机上划拉着,忽然笑出声:"老陈,你这辩辩群都快成咱巷子里的聊天室了。"确实,除了点单,谁家有什么事儿,也爱在群里喊一嗓子。上周张奶奶的猫爬树上不下来,还是在群里喊人帮的忙。

馄饨上桌,热气糊了我一脸。汤清见底,馄饨个个饱满,翠绿的香菜浮在汤面上。我舀起一个吹了吹,皮薄得能看见里头的荠菜末。老陈擦着手走过来:"怎么样?今天这馅儿。"我竖了竖大拇指,他满意地回厨房去了。

特别的小聚

正吃着,手机又响。是巷尾开杂货铺的李叔:"晚上打烊后谁来?我这儿新到了好茶。"底下顿时热闹起来,这个说要带花生米,那个说要带酱牛肉。这种随性的小聚,在这条巷子里再平常不过。

其实最初建这个辩辩群,就是为了方便订餐。老陈年纪大了,记性不好,客人写在纸上的订单老是弄丢。后来他闺女想出这个主意,没想到一下子火了。现在不光能点单,谁家做了好吃的,也在群里吆喝一声,左邻右舍想吃的就过去端一碗。

傍晚时分,巷子里的灯一盏盏亮起来。我收拾完碗筷,溜达着往李叔的杂货铺去。还没进门就听见里面的说笑声,五六个人挤在小小的店铺里,李叔正在泡他的凤凰单丛。

茶香氤氲中,大家聊着家长里短。王阿姨说起女儿要结婚的事,脸上笑开了花;开理发店的小张抱怨最近生意清淡,大伙儿都给他出主意。我捧着茶杯,看着窗外来来往往的邻居,忽然觉得,这条巷子就像一个大家庭。

夜深了,人群渐渐散去。我帮着李叔收拾茶具,他忽然说:"其实啊,这条巷子最难得的,就是这份人情味。"我点点头,想起白天在群里订餐的便利,晚上这样温馨的小聚,忽然明白了为什么大家都爱往这条巷子里钻。

走出杂货铺,巷子里的风带着丝丝凉意。老陈的店已经打烊了,但辩辩群里的消息还在跳动。我掏出手机,看见小雨发了明天的特价菜预告,底下又是一片讨论。这条看似普通的巷子,因为这些点点滴滴,变得格外温暖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