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封同城喝茶上课,汴京本地品茶学习
最近朋友圈总有人在聊开封同城喝茶上课的事儿,我这个老茶客看着可太好奇了。你说现在人怎么这么会玩?把茶桌当课桌,端着盖碗就能学门手艺。
记得上周路过龙亭湖那边,偶然撞见个茶学堂。青砖灰瓦的老房子里,五六个人围着长茶桌,有个穿亚麻衫的师傅正比划着冲泡手法。我站在窗外看了会儿,那茶香隔着玻璃窗都能闻到似的。
当茶杯遇见笔记本
你肯定想不到,现在年轻人学茶艺都带着平板电脑。老师演示金骏眉的旋转注水手法,底下就有人架着手机录慢动作。有个姑娘边记笔记边嘀咕:"原来85度水要离杯口叁指高,难怪我上次把茶叶烫蔫了。"
教茶的王师傅是本地人,说话带着开封特有的爽利劲儿。他捏着紫砂壶示范"关公巡城",嘴里念叨:"别以为这是老古董把式,你们平时泡茶包的手,练这个最能静心。"有个小伙子试了两次没控好水流,师傅就笑:"急啥?当年我学这招废了叁斤铁观音。"
最让我惊讶的是课间休息时,学员们居然在讨论茶叶供应链创业。穿格子衫的小哥说他正在开发开封同城喝茶上课的预约小程序,旁边戴眼镜的姑娘立刻接话:"那得加上汴京本地品茶学习地图啊,从鼓楼茶市到清明上河园里的茶摊,能标出二十多个点。"
茶香里的城市记忆
第二回去我就报名当了学员。王师傅教认茶叶时特别生动,举着干茶说:"你们看这信阳毛尖的白毫,像不像开封冬天的初雪?"然后突然问我:"知道为啥老开封人爱用玻璃杯泡绿茶?"见我摇头,他得意地晃杯子:"因为咱这儿的菊花茶要观形赏色,当年宋朝皇帝就这么看着茶水里的菊花跳舞。"
实操课特别有意思。我们五六个人轮流练盖碗,对面姐姐第一次端就被烫得直摸耳垂。师傅赶紧示范正确手法:"拇指中指提碗沿,食指虚盖钮,看,这不就能稳稳出汤了?"后来大家混熟了才知道,她是幼儿园老师,说来学茶艺是为了教小朋友静心。你说现在这开封同城喝茶上课,都快成心理疗愈课了。
有个周末的汴京本地品茶学习活动让我印象深刻。我们在包公祠旁的茶苑办茶会,要求每人带一款有故事的茶。穿汉服的妹子带来父亲收藏的二十年普洱,茶饼纸都泛黄了。开汤时满屋陈香,她眼睛亮亮地说:"这是我爸给我存的嫁妆茶,今天开封同城喝茶上课正好喝它。"
现在这类课程越来越热闹了。昨天看到王师傅的朋友圈,他们居然组织去茶山研学,从采摘到炒制全程体验。底下有人评论:"这不就是移动的开封同城喝茶上课嘛!"想起前阵子学员们张罗的夜间茶会,在清明上河园对面老院子,烛光里品六款名茶,结束时月亮都挂上屋檐了。
有时候路过书店,看见茶艺专区站满了年轻人,就会想起那句"茶香书香不分家"。或许这就是汴京本地品茶学习的妙处,既学着怎么唤醒一片树叶的芬芳,也品着这座古都千年不变的人间烟火。那天结课时王师傅说的话特别在理:"你们走出这个门,每个都是开封茶文化的活名片。"可不是嘛,现在连我家楼下咖啡馆的小妹,都会在我点茶时多问句:"您是要快速出水还是焖泡?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