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丰学生品茶工作室,大丰学子茶艺交流坊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2:29:20 来源:原创内容

最近路过学校后街,发现新开了家挺特别的店——大丰学生品茶工作室。说实在的,第一眼看到招牌时我还纳闷,现在学生都这么养生了吗?推开门才发现,这儿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。

木质长桌上摆着五六套茶具,有个戴眼镜的男生正小心地往紫砂壶里注水。水汽氤氲中,他调整了下眼镜,专注地看着茶叶在壶中舒展。旁边几个同学边看边小声交流,那场面不像在泡茶,倒像是在做实验。

茶香里的慢时光

工作室发起人小陈给我倒了杯刚泡好的铁观音。“最开始就是几个茶友凑一块儿,”他转动着茶杯,“后来发现好多同学对茶文化感兴趣,但总觉得门槛高。”他们索性租下这个小空间,每周固定开展活动,没想到慢慢聚集了这么多人。

大叁的李同学说,来这儿之前她只喝奶茶。“第一次尝到凤凰单丛的蜜兰香,整个人都惊住了。”她现在成了常客,还学会了区分不同产区的岩茶风味。这种转变特别有意思——从甜腻的奶茶到清雅的纯茶,味蕾的蜕变背后,是年轻人对传统生活方式的重新发现。

窗外是喧嚣的街道,屋里却自成天地。有人在练习茶艺流程,手腕翻动间茶水划出优美弧线;有人静静地品鉴不同年份的普洱,比较着滋味的变化。这里没有手机外放的声音,只有偶尔响起的盖碗碰撞声,和低低的交谈。

不只是喝茶的地方

大丰学子茶艺交流坊最打动我的,是那种松驰又专注的氛围。上个周末,他们办了场“盲品挑战赛”,七八个同学围坐一圈,通过香气和口感猜测茶叶品种。猜对的人没欢呼,猜错的也没沮丧,大家更关心的是:“这个回甘好特别,是哪个山场的?”

管理系的王同学告诉我,她每周必来。“在这待上一小时,比在寝室刷两小时手机放松多了。”她说泡茶时必须全神贯注,水温、时间、手法,每个细节都会影响最终味道。这种专注让她暂时忘掉了明天要交的论文和后天的考试。

负责茶具维护的张同学打趣道,他现在养成了“强迫症”——每套茶具用完必须立即清洗,摆放要整齐划一。“以前我妈总说我房间像战场,现在她都不信我还能把茶具收拾得这么规整。”茶道中的秩序感,不知不觉改变着大家的生活习惯。

这让我想起上次看到的温馨一幕:两个不同专业的同学因为都喜欢老白茶而相识,现在成了固定的“茶搭子”。他们约好每周叁下午一起来喝茶,顺便交流各自专业的趣事。茶成了纽带,连接起原本不会有交集的人。

夜幕降临时,工作室亮起暖黄色的灯。最后一批客人离开后,小陈和几个核心成员会留下来整理器具,顺便试喝新到的茶叶。他们讨论着下周活动的主题,是继续练习盖碗技法,还是介绍潮州工夫茶?窗台上那盆绿植在灯光下投下斑驳的影子,茶香还在空气中隐隐浮动。

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大丰学生品茶工作室上演。没有高深的理论讲解,没有繁琐的规矩约束,就是让年轻人用自己舒服的方式接触茶、了解茶、喜欢茶。当清香在齿间流转,当温暖从掌心蔓延,传统文化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融入了年轻一代的生活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