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鞍山学校门口暗号现在还有吗,学校门口暗号现状如何
马鞍山学校门口暗号现在还有吗
那天路过一所小学门口,正好赶上放学,孩子们像潮水一样涌出来,叽叽喳喳的,热闹得不得了。我站在旁边等朋友,目光不经意地扫过那些叁五成群的孩子。突然就想起来,好像在很久以前,听说过学校里流行着各种“暗号”。什么对上一句口令才能进“秘密基地”啊,或者用手势确认是不是“自己人”。想到这儿,我心里咯噔一下:马鞍山学校门口暗号,现在还有吗?
说实话,这个念头一出来,我自己都觉得有点儿好笑。这都什么年代了,孩子们人手一部电话手表,想联系谁“嘀”一下就搞定,还需要那些复杂的、带着泥土和树叶味道的暗号吗?我试着跟旁边一位等着接孙子的老大爷搭话,问他知不知道现在孩子们还流不流行这个。大爷摆摆手,笑得挺憨厚:“啥暗号啊?没听说过。现在娃娃们放学,要么直接回家,要么就去上辅导班喽。”
他的话,好像给那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想象,轻轻地泼了一点点凉水。也许,那种需要凑近了、压低声音说出口令的场景,真的只属于我们这些“老孩子”的记忆了。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,好像把一些特别天真、特别质朴的东西,给留在了后面。
但事情好像也没那么简单。我后来琢磨,暗号这事儿,它可能没消失,只是……换了一身衣服,重新登场了。你想想,孩子们现在线上聊天,那些只有他们小圈子里才懂的“梗”,那些特定的表情包组合,算不算是新时代的“数字暗号”呢?在学校里,可能不再需要对着树洞念咒语,但在某个微信群或者蚕蚕群里,一句外人看不懂的“黑话”,就能立刻分辨出是不是同道中人。
这么一想,我反而有点释然了。形式会变,但那种渴望拥有一个小团体、一块专属领地的心情,大概是不会变的。我们那时候,可能需要一个树洞或者一个废弃的墙角;现在的孩子,他们的“秘密基地”,可能就建在网络的某个角落。这么来看,学校门口暗号的现状,或许就是一种传承和演变。
当然,回到最开始那个问题:马鞍山学校门口,那些需要对口令的、实实在在的暗号,现在还有吗?从我那天的观察和有限的打听来看,大概是很难找到了。那种充满仪式感的线下游戏,似乎敌不过智能手机里五彩斑斓的世界。风里不再传来孩子们交接暗号的细碎耳语,更多的是他们讨论最新游戏关卡或是动画片剧情的声音。
这说不上是好是坏,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变化吧。就像我们不会再滚着铁环上学一样,有些东西,注定会成为一代人独有的记忆符号。也许哪天,你会在某个小区的角落里,偶然看到几个还没到戴电话手表年纪的娃娃,正在严肃地对着某种他们自创的手势。那时候,你可能会会心一笑,知道有些东西的火种,还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