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河微信扫码上门的能不能信,扫码服务真假如何判断
当陌生人带着二维码敲开你家门
前几天我朋友在根河遇到这么个事儿。大晚上的有人敲门,说是社区工作人员,要求微信扫码登记信息。朋友当时就犯嘀咕了,这扫码上门的服务,到底能不能信?
这事儿还真不是个例。现在根河不少小区都出现了类似情况,有人自称是安装燃气报警器的,有人说是检查宽带网络的,但最后都会掏出手机让你扫个码。这些二维码背后藏着什么?咱们普通老百姓该怎么判断真假?
我先说说自己了解到的情况。正规的社区工作人员上门,一般都会穿着统一制服,佩戴工作证,而且大多会提前在小区群里发通知。要是遇到突然上门的,咱们多个心眼总没错。
记得上个月,我家楼下张阿姨就差点被骗。两个年轻人说是来做“惠民工程”,扫个码就能领奖品。张阿姨刚要扫,幸好她儿子在家,多问了几句那两人就露馅了,连具体单位都说不清楚。
怎么识别这些扫码服务的真假?
我琢磨出几个实用的小方法。首先啊,正规的扫码服务通常都是静态码,就是打印在宣传单或者工作证上的。而那些需要你扫的动态码,特别是从陌生人手机里跳出来的,可得警惕了。
其次啊,真要是社区或物业的安排,他们绝对乐意让你拍照留存工作证信息。要是对方遮遮掩掩的,那八成有问题。我邻居老李就遇到过,他说要拍个工作证,那人转身就走,连电梯都没等。
再就是看扫码后的页面。正规服务一般直接跳转到官方公众号或者小程序,要是让你输入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号这些敏感信息,赶紧打住!这很可能是在套取你的个人信息。
其实想想也是,现在咱们的个人信息多宝贵啊。随便一个二维码,说不定就能把咱们的家底都套走。所以遇到这种微信扫码上门的情况,咱们得把眼睛擦亮了。
我有个在社区工作的朋友告诉我,他们现在确实有些服务需要居民配合扫码,但都会提前在小区公示栏贴通知,还会通过物业发正式通知。那些突然冒出来的,基本上都可以确定是“李鬼”。
这么说吧,在根河这样的小城,大家平时都挺热情的,但越是熟人社会,越容易放松警惕。骗子就是看中了咱们这点,才敢大摇大摆地上门。
要是实在拿不准,我建议啊,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当场给物业或者社区打个电话核实。真的工作人员不会怕你核实,假的嘛,听到你要打电话,估计早就溜之大吉了。
现在这世道,骗术每天都在更新。今天可能是扫码送鸡蛋,明天可能是扫码领优惠券。但万变不离其宗,他们最终目的就是要获取咱们的个人信息,或者直接骗钱。
所以啊,下次再有人敲你家门让你扫码,先别急着掏手机。多问几句,多看看,确认清楚了再行动。毕竟在咱们自己家门口,安全才是第一位的。
这事儿说到底,就是既要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,又要保持必要的警惕。扫码服务本身没问题,问题出在那些动歪脑筋的人身上。咱们得多长个心眼,才能既不错过便民服务,又不掉进骗子的陷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