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阳泄火的小巷子,当阳降火的小巷道
那天傍晚,我无意间拐进了这条当阳泄火的小巷子。青石板路被夕阳烤得发烫,空气里飘着老陈皮和薄荷叶的味道,墙根下坐着摇蒲扇的大爷,慢悠悠说了句:“这天燥的,该喝点凉茶降降火。”
巷口那家凉茶铺子开了叁十多年,老板娘认得每个熟客。练完球的学生会来买茅根竹蔗,刚下班的白领会要杯二十四味。她舀茶时总爱聊天:“你们年轻人啊,别总想着吃药,老祖宗留下的方子最管用。”她那口粗陶碗边沿带着缺口,茶水却总是温润妥帖。
巷子里的烟火气
再往里走,剃头师傅在老榕树下摆摊,推子声嗡嗡响着。等客人的间隙,他泡着菊花茶看晚报。隔壁修鞋匠的收音机放着楚剧,咿咿呀呀的唱腔混着茶香飘散。这种市井里的从容,反倒比凉茶更能让人静下心来。
记得有回碰上邻居吵架,叁楼的夫妻为小孩教育吵得面红耳赤。楼下诊所的老中医推窗探出头:“我这儿刚熬好夏枯草,要不都下来喝一碗?”这话引得两人噗嗤笑了,火气顿时消了大半。在这条当阳降火的小巷道里,连化解矛盾都带着草本的温和。
暮色渐浓时,巷子迎来最舒坦的时刻。家家窗口飘出饭菜香,夹杂着谁家煲冬瓜薏米汤的清气。孩子们在巷子里追逐嬉戏,老人坐在门槛上剥毛豆。暑气渐渐消散,剩下的是人间烟火的暖意。
那条当阳泄火的小巷子教会我,降火不一定要靠猛药。有时是邻里间的一句关心,有时是几十年不变的凉茶铺,有时就是青石板上慢慢走过的黄昏。这些平凡片段,比任何清凉剂都来得绵长持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