禹州巷子里两百块钱的爱情,小城旧街百元情缘故事

发布时间:2025-11-06 12:08:11 来源:原创内容

巷子口那家修鞋铺子的王老头总爱在午后打盹,藤椅吱呀吱呀地晃着,就像他嘴里反复念叨的那句:“两百块钱,买不来一斤好肉,倒能换一段真情。”

说的是二十年前的事了。那时候禹州巷子的青石板还没被翻修,雨天踩上去会溅起带着苔藓味的水花。刚来城里打工的顺子住在巷尾的出租屋,每月挣四百块,分一半寄回老家。有个周叁他收工早,看见隔壁院子的晾衣绳断了,姑娘家刚洗的衣裳掉了一地。她蹲在地上捡,头发湿漉漉贴在脸颊,顺子忙不迭跑去帮忙。

后来他知道她叫小梅,在纺织厂做工。两个年轻人渐渐熟了,偶尔一起在巷口吃两块钱的凉粉。直到小梅生日那天,顺子攥着刚发的工资在百货商场转了叁圈,最后买了一条淡紫色的丝巾——正好两百块。他半个月的工钱。

那条丝巾的故事

小梅收到时哭了,又笑了。她说这是她收过最贵的礼物,然后小心翼翼地折好,放回盒子,“等以后重要的日子再戴”。结果这一等,就是叁年。叁年里他们在这条巷子经历了太多——顺子失业时,小梅偷偷往他门缝里塞过饭票;小梅母亲生病,顺子连夜骑叁轮车送去医院。那条丝巾一直没拆封,像个信物,躺在木盒里。

老邻居们都觉得这事成不了。两个外地来的年轻人,加起来兜里掏不出几个硬币,能在这座城市扎根?可感情这事儿吧,还真不是用钱能量化的。他们一起在街边分一碗馄饨时,热气糊了满脸;冬天挤在没暖气的房间里,互相呵气暖手。这些瞬间,比什么山盟海誓都来得实在。

如今禹州巷子快要拆迁了,顺子和小梅却还住在这儿,开了间小小的杂货铺。有次我去买东西,偶然看见柜台后的玻璃柜里,整整齐齐迭着那条淡紫色丝巾,标签还没拆。小梅姐顺着我的目光看去,眼角笑出细纹:“留着给女儿当嫁妆呢,告诉她,真情比钱金贵。”

巷子深处的梧桐树又黄了叶子,百元情缘在这座小城里不断上演。或许在某个我们不曾留意角落,正有人用真诚的心,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温暖故事。老街记得每一段朴素的时光,就像它记得每个清晨照进巷子的第一缕阳光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