泸州一品楼品凤楼网站论坛,泸州一品楼品凤楼网络社区
这两天在手机上瞎翻,突然看到个挺有意思的帖子,说咱们泸州有个叫“一品楼品凤楼”的网站论坛,现在改叫网络社区了。说实话,第一眼看到这名字我还琢磨了半天,这取名挺有讲究啊。
记得零几年那会儿,大家上网都喜欢泡论坛。那时候的泸州一品楼品凤楼网站论坛,简直就是咱们本地网友的网上大本营。谁家楼下新开了面馆,哪条老街要拆迁改造,甚至谁家猫跑丢了,都在上面发帖。那热闹劲儿,就跟现实里的茶馆似的,只不过把八仙桌换成了键盘鼠标。
从论坛到社区的转变
这些年眼看着它从论坛变成社区,界面是越来越漂亮了,功能也多了不少。以前就是简单的发帖回帖,现在还能建群组、开直播。不过说实话,我倒有点怀念以前那种简单的版式,一打开满屏都是文字,但每个帖子都透着股实在劲儿。
现在的年轻人都玩短视频去了,能在论坛里认真写点东西的人少了。但奇怪的是,这个泸州一品楼品凤楼网络社区的人气居然一直不错。我想啊,可能是咱们这代人骨子里还是喜欢这种慢悠悠的交流方式。刷视频是挺解闷,但要真正聊点正经事,还是得靠文字。
前两天我在社区里发了条对于老城区梧桐树的帖子,没想到引来好多老街坊跟帖。有人说记得夏天树荫能遮住整条街,有人说秋天落叶踩上去咯吱响。这种你一言我一语的聊天,让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这个平台能存在这么多年。
现在的网络世界太大了,大到让人有点无所适从。反而是这种扎根在本地的网络社区,让人感觉特别真实。你能在上面找到真正和你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的人,聊着共同关心的话题。这种归属感,是那些全国性的大平台给不了的。
说到这儿,我突然想起个事。去年社区里有人组织线下活动,约着去长江边捡垃圾。本来以为没几个人会来,结果那天早上来了二十多号人,都是平时在泸州一品楼品凤楼网络社区里活跃的网友。大家一边干活一边聊天,那种感觉特别好。
网络这东西吧,说虚拟也虚拟,说真实也真实。关键看你怎么用。像这样的本地社区,就是把虚拟的网络和真实的生活连在了一起。你在网上认识的可能是“风雨夜归人”这样的网名,但在现实里,他可能就是你家隔壁小区的张老师。
现在每次打开这个社区,我都有种推开邻居家门的亲切感。虽然大家都在用智能手机,都能刷到全国各地的新闻,但最让人惦记的,还是自己家门口那点事。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像泸州一品楼品凤楼这样的本地网络社区,能在这么多大平台的夹击下依然活得不错的原因吧。
有时候我在想,再过十年二十年,这个社区会变成什么样。也许到时候大家都用更先进的方式上网了,但这种基于地域的邻里之情,这种对家乡的共同记忆,应该还会以某种形式延续下去。毕竟,人总是需要归属感的,无论是在现实里,还是在网络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