句容品茶上课群辩辩,句容品茶交流学习群辩辩
这两天翻手机,总看到有人在问,咱们句容有没有那种能一起聊聊茶、学学茶的地方?还真别说,我就找到了这么一个好去处——句容品茶上课群辩辩。这不只是个群,更像是个大家在线上凑堆儿的茶客厅。
刚进去那会儿,我也就认得龙井、铁观音那几样常见的。群里聊焙火、聊山头气,我压根插不上话,只能默默看着。有天晚上,群里一位老师傅说起茅山白茶的特殊香气,怎么形容呢,他打了个比方:“就像清晨走进竹林,露水还没干透,那股子清冽又带着植物根茎的甜。”我一下子就被击中了,这不就是我去年在茅山喝到却形容不出的味道吗?
从看热闹到品门道
在句容品茶交流学习群辩辩里泡久了,慢慢也看出点门道。群里每周都有那么一两次“云品茶”,大家各自泡好同一类茶,开视频一起喝。有回是品本地的宝华玉笋,新茶,玻璃杯里看着嫩芽根根竖立,真跟笋尖似的。以前我牛饮,一口闷了完事。那次跟着大伙儿的节奏,先看汤色,再闻香,小口啜吸着让茶汤在嘴里滚一圈。哎,还别说,真让我尝出了那股子淡淡的栗子香,群里老茶友说的“鲜醇”,我算是有点体会了。
这种体验光靠自己琢磨,可能好几年都摸不着边。但在群里,你一言我一语,味道的轮廓就清晰起来了。现在端起杯子,心里会不自觉地慢下来,想想这泡茶带来的感觉。
群里不光聊风花雪月,也特别实在。上次我想买把壶,在群里问了句。好家伙,一下午收到几十条回复,有教我怎么看泥料纯不纯的,有提醒我小心机车壶当手工壶卖的,还有两位本地茶友直接发了他们常去的店家照片给我参考。靠着这些提醒,我最后还真淘到了一把趁手的朱泥小壶,价格也合适。
这种互相帮衬的氛围,让人感觉特别踏实。它不单单是个学习知识的群,更像是一个靠着共同爱好维系起来的圈子。谁得了好茶,会在群里吆喝一声;谁遇到了困惑,大家也都乐意分享自己的经验。这种连接,让喝茶这件事,变得更有温度了。
如果你也在句容,也对茶有点兴趣,不妨来这个句容品茶上课群辩辩看看。这里没什么高深的门槛,就是一群喜欢茶的人,找个地方一起喝喝茶、说说话。说不定哪天,你也能在这里,找到属于你的那一杯茶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