松滋火车站小巷子200元一次,邻近巷口200元一回
那天路过松滋火车站,听见两个拉行李箱的大叔在路边嘀咕。一个说:“就前面巷子,二百块一次,便宜。”另一个直摇头:“隔壁巷口不也一样价?差这几步路?”两人争了半天也没争出个结果,倒让我对这个地方产生了兴趣。
顺着他们指的方向往西走,果然看见两条紧挨着的小巷。左边那条挂着褪色的蓝招牌,右边巷口摆着几盆半枯的绿萝。都是老房子改的店面,卷帘门上半截锈迹斑斑,下半截新刷的漆还反着光。
两条巷子的风景
先进了蓝招牌这家。老板娘正在烫头发,发卷冒着白烟。“洗头还是按摩?”她头也不抬,“松滋火车站小巷子200元一次,全身放松。”屋里飘着淡淡的艾草味,墙上贴着穴位图,有个老师傅正在给客人按肩膀,手法看起来挺老道。
转身又去了绿萝那家。小伙计迎上来递毛巾:“哥,试试咱家?邻近巷口200元一回,师傅都是二十多年经验。”这家装修新些,但地上水渍没擦干,墙角堆着待洗的毛巾。
说实在的,站在两道巷口中间犹豫了半天。价格一模一样,服务听起来也差不多。蓝招牌那家老师傅手法应该更稳,但环境旧些;绿萝这家看着干净,又担心小伙计经验不足。最后索性两家都试了——当然,分两天去的。
先说说松滋火车站小巷子200元这次。老师傅话不多,但每一下都按在酸胀处。他说在这条巷子做了十几年,见过火车站来来往往多少人。“有赶火车的进来歇脚,有打工回来的先来松快松快。”按到肩膀时他突然笑了:“你这块绷得紧,是刚下火车吧?”
隔天去的邻近巷口200元这回又是另番光景。给我按摩的是个年轻师傅,边按边聊他刚出生的孩子。“得赚奶粉钱啊,”他说,“这条巷口生意比对面稍差些,但我们更舍得下力气。”确实,他额头上都是汗珠。临走还送了个拔罐,说住在附近的话可以办卡。
后来和常来的街坊聊天才明白,两条巷子其实是一个老板开的。老主顾们都清楚,要传统技法去蓝招牌,想试试新派手法就来绿萝这家。价格都是二百,但老师傅通常要提前约。
现在每次经过松滋火车站,看见那两条巷子还亮着灯,就想起老师傅说的:人生不就是不停选择么?选左边还是右边,选传统还是新鲜。但有时候啊,不管选哪条巷子,能解乏的就是好去处。
前两天又去,发现两家店中间新开了家糖水铺。按摩完的客人会坐在那儿喝碗绿豆汤,老板娘说这样挺好,“你们放松完了,我这儿正好解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