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兴品茶上课,德兴茶道研习
窗外细雨绵绵,德兴茶艺教室却暖意融融。玻璃壶中的水刚沸腾,白雾袅袅升起,带着期待的气息。今天来参加德兴品茶上课的人比想象中多,有年轻白领,也有退休教师,大家围着原木茶桌坐下,目光都聚焦在那套青瓷茶具上。
授课的陈老师手法很特别,她先不急着泡茶,而是让大家闻干茶香。“别小看这个步骤,”她边说边传递茶荷,“我们德兴茶道研习就是从识别茶叶性格开始的。”坐在我旁边的男生低声惊呼:“原来同一批绿茶,闻起来还有清新和醇厚的区别!”
水温里的学问
冲泡环节最让人手忙脚乱。小李把95度的水冲进玻璃杯,茶叶顿时上下翻飞。“看,这就是茶叶在呼吸。”陈老师俯身观察水柱的落点,“德兴品茶上课常强调注水姿势——水线要细要稳,像给老朋友斟酒那样。”我试了叁次才找到感觉,当热水顺着杯壁缓缓而下,茶叶果然舒展得更从容。
记得第一次参加德兴茶道研习时,我总纠结步骤顺序。现在反而懂了,那些看似繁琐的流程,其实都在帮我们慢下来。就像陈老师说的:“你们看,茶叶遇到合适的水温,自己就会找到绽放的节奏。”
茶汤照见人生
品茶时发生件趣事。同组王阿姨咂了口茶汤,皱眉说:“这味道...像极了我老家后山的野茶。”她突然红了眼眶,“叁十年没尝过这个味道了。”我们轮流品尝那杯茶,明明同一泡茶,有人尝出青草香,有人却品出坚果味。原来德兴品茶上课最妙的,是让每个人都喝到属于自己的故事。
茶席间渐渐响起轻松的笑语。有人分享用茶解腻的窍门,有人讨论不同水质对茶汤的影响。这种不疾不徐的交流,恰似第二泡茶的回甘,需要时间才能体会。陈老师适时补充:“德兴茶道研习不追求标准答案,就像同样的茶叶,用紫砂壶和盖碗泡,会呈现不同风味。”
收拾茶具时,窗外雨停了。看着重新变得澄澈的茶汤,忽然想起陈老师那句话:“茶叶从不着急,它知道水会来,舒展会来,回甘也会来。”这场德兴品茶上课,或许就是教会我们在注水与等待间,找到自己的生活节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