鸡西小粉灯一条街,鸡西小粉灯巷景
晚饭后闲着没事,我习惯性地溜达到了铁路道口东侧那条老巷。这条路走了十几年,闭着眼睛都能摸清哪块地砖松动了。天色刚暗下来,巷口修车摊的老张正收拾工具,看见我便扬了扬手里的扳手:"又来看小粉灯啊?"
巷子深处的景象确实特别。家家户户门檐下都悬着盏淡粉色玻璃罩的煤油灯,灯芯跃动的柔光把青砖墙照得泛起暖意。这传统据说从爷爷那辈就传下来了,早年间矿工们下夜班回家,全靠这些灯辨认自家门牌。现在虽然通了电,可老人们还是坚持每晚添油点灯,仿佛灯亮着,念想就还在。
灯影里的烟火气
卖豆腐脑的刘嫂推着叁轮车经过,车轮精准地避开坑洼处。她在这条街做了二十年生意,记得住每户偏爱的口味——东头老李家要多放韭菜花,西边幼儿园王阿姨不要香菜。热腾腾的蒸汽撞上粉灯光晕,竟幻出彩虹般的色泽。几个穿校服的娃娃举着棉花糖跑过,差点撞翻临街住户摆在门外的君子兰,惹得院里传来略带嗔怪的叮嘱:"慢点儿跑!当心灯油烫着!"
五金店陈叔坐在店门口修理旧收音机,半导体里飘出咿呀的评剧唱腔。我蹲在旁边看他往齿轮上涂机油,他突然说起从前巷子没安路灯时,是小粉灯照着晚归的矿工认家门。有年冬夜暴雪,他父亲在井下耽搁了时辰,远远看见巷口那点粉光,冻僵的腿忽然就有了力气。
往深处走,理发店的红色转灯与粉灯光影交融。老师傅老马正给客人修面,热毛巾敷脸的间隙还在聊着城北新开的超市。橱窗里挂着九十年代风格的发型画报,角落的老式吹风机电线缠得整整齐齐。客人仰着脸含糊地说:"还是你这儿舒服,外面那些发廊亮得晃眼。"
电线杆上贴着寻猫启事,打印的猫咪照片被雨水洇湿了边角。杂货铺老太太摇着蒲扇念叨,说去年冬天有只流浪猫趴在灯罩上取暖,毛茸茸的影子投在雪地里,过路人都绕着走怕惊扰它。这些温暖的鸡西小粉灯巷景,编织成独属于这条街的记忆。
转过弯看见几个年轻人举着手机拍惫濒辞驳,镜头对准屋檐下摇曳的灯盏。穿汉服的姑娘小心地调整角度,想拍出光晕笼罩青瓦的意境。他们讨论着要不要去巷尾买糖炒栗子当道具,清脆的笑声惊动了二楼阳台的鸽子。这些年轻的身影,让古老的鸡西小粉灯一条街焕发出新的生机。
凉风掠过巷弄,灯罩轻轻碰撞发出脆响。修鞋摊的老宋收起马扎,把工具箱锁进铁皮柜。他指着对面新开的奶茶店笑道:"现在年轻人就爱这些花样,不过咱们这条巷子啊,还是小粉灯最经看。"
夜色渐浓时往家走,回头望见整条巷子笼罩在温柔的粉红光晕里。这些看似普通的鸡西小粉灯巷景,其实藏着整座城市的体温。或许明天该带女儿来看看,让她知道除了霓虹闪烁的商场,还有这样会呼吸的光在守护着人间烟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