奉化去酒店房间对暗号,赴旅舍厢房接头语相闻

发布时间:2025-11-06 13:27:12 来源:原创内容

老陈在手机屏幕上划拉着那条短信,心里直犯嘀咕。“奉化路7号,锦江之星307房,敲门叁长两短,说'今夜的月色真美'。”这都什么跟什么啊?他忍不住笑出声,这年头居然还有人用这种老掉牙的接头方式。

出租车停在酒店门口时,雨正好下大了。老陈裹紧风衣,叁步并作两步冲进大堂。电梯镜子里映出他略显凌乱的头发,他随手理了理,心想这阵势怎么跟谍战片似的。

厢房里的意外

敲门的节奏他练习了一路,指关节落在门上发出闷响。门开了一条缝,里面的人低声问:“今夜的月色真美。”老陈差点没接上话,愣了两秒才想起回:“可惜下雨了。”话音刚落,门链哗啦一声松开。

开门的是个穿格子衬衫的年轻人,戴着黑框眼镜,房间里摆满了各种电子设备。“陈老师吧?我是小张。”年轻人握手的力道很足,“没办法,这批货太重要了,只能谨慎点。”他指了指墙角几个箱子,“全是绝版的老相机,走正常快递怕摔坏了。”

老陈这才松了口气,原来是个摄影发烧友。他在圈子里以修复老相机出名,这次是受托来鉴宝的。不过搞这么神秘,倒是出乎意料。

暗号背后的故事

“您别见怪。”小张不好意思地推推眼镜,“我爷爷以前是地下工作者,从小听他的故事长大,就觉得用暗号特别酷。”他边说边打开一个箱子,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七八台老式相机。

老陈拿起一台莱卡惭3,手感沉甸甸的。他忽然想起什么:“那你爷爷有没有说过,他们当年在奉化去酒店房间对暗号的事?我听说抗战时期,这条街的旅馆经常有情报人员接头。”

“巧了不是?”小张眼睛一亮,“我爷爷还真在奉化路的和平饭店执行过任务。不过那时候的暗号可比现在复杂多了,要在窗台摆花盆,还要对古诗。”

两人聊得投机,老陈一边检查相机,一边听小张讲那些陈年旧事。窗外雨声渐密,房间里却暖融融的。

检查到第叁台相机时,老陈突然“咦”了一声。相机底盖有个暗格,里面居然塞着张泛黄的纸片。展开一看,是手写的五线谱,右上角还画着个奇怪的符号。

“这就有意思了。”老陈把纸片小心摊在桌上,“看来你这批货里,还藏着别的秘密。”

小张凑过来看,两人头碰头研究起来。老陈试着用修复相机时的放大镜仔细观察,发现谱子右下角还有一行小字:“赴旅舍厢房接头语相闻,琴声为凭。”

“该不会……”小张突然激动起来,“这是我爷爷那辈人留下的?他以前总说,他们有些重要情报就藏在日常物品里。”

老陈轻轻吹掉纸片上的灰尘,那几个关键词在脑海里打转。奉化去酒店房间对暗号的往事,赴旅舍厢房接头语相闻的嘱托,现在又多了张神秘的乐谱。看来今晚,不只是鉴定相机这么简单了。

雨点敲打着窗户,房间里只剩下纸张摩挲的细微声响。老陈扶了扶眼镜,开始仔细端详那行小字的笔迹。墨迹虽然褪色,但笔锋依然清晰可见,每个转折都透着书写者特有的习惯。

“要不要找个懂音乐的人看看?”小张提议道,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子,那节奏竟意外地贴合纸上的音符。

老陈没有立即回答。他在想,这会不会是某个还在等待接头的讯息?虽然年代久远,但万一呢?那些年,很多情报人员一走就再没回来,留下的暗号成了永远的秘密。

相机堆里翻出来的乐谱,酒店房间里的暗号接头,这些看似不相干的事,忽然间都有了奇妙的联系。老陈把乐谱小心收好,决定明天就去拜访一位老朋友——音乐学院退休的王教授,也许他能解开这个谜。

夜深了,雨还没停。酒店的霓虹灯牌在雨中晕开一片模糊的光,307房的灯光一直亮到天明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