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德微信附近的人怎么知道是卖的,微信附近的人如何辨别卖家
微信好友列表里的秘密
前两天有个建德的老同学突然问我,说在微信附近的人里加了个好友,聊了半天总觉得哪里不对劲。对方朋友圈全是高档场所的图片,但说话方式特别着急,叁句话不离"有新货""支持同城配送"。老同学挠着头说:"这人到底是不是卖东西的?建德微信附近的人怎么知道是卖的,有没有什么辨别方法?"
其实这个问题挺普遍的。现在微信附近的功能确实方便了交友,但也混入了不少做生意的。有时候刚加上好友,对方连句"你好"都来不及说,就直接开始发商品图。这种还算明显的,就怕那种聊了半天才慢慢把话题往商品上引的。
我观察过一段时间,发现这类账号有几个特点。比方说,他们的朋友圈更新特别频繁,一天能发十几条,内容都是各种商品展示,但就是看不到日常生活分享。而且图片风格特别统一,要么是带着价格的水印图,要么是打包发货的小视频。
还有个细节很能说明问题。正常交朋友的人,聊天时会关心你是哪里人、做什么工作。但如果是带着销售目的的,往往更关注你的消费能力。可能会问"平时喜欢买什么""经常在哪个商圈逛街"这类问题。这种对话走向,明眼人一看就明白。
那些欲盖弥彰的暗示
记得有次在建德新安江广场喝咖啡,隔壁桌两个女生就在讨论这个事。其中一个说,她在附近的人里认识了个自称是"护肤品爱好者"的女生,结果聊到后面才发现是个微商。"她朋友圈里全是自用分享,但每张照片都刻意露出产物二维码,这演技也太刻意了。"
确实,现在很多销售账号都学会了伪装。他们不会直接发广告,而是打造一个精致的人设。可能是"海外代购的留学生",或者是"拥有特殊渠道的批发商"。这些人设背后,其实都指向同一个目的——让你相信他们的商品来源。
聊天时的用词也很值得玩味。比如把销售说成"分享",把推销说成"推荐好物"。有时候他们会用特别亲切的语气,开口闭口"亲爱的""宝宝",但聊的内容始终围绕着产物打转。这种热情里总透着点例行公事的味道。
我有个在杭州做运营的朋友说过,现在很多销售账号都接受过话术培训。他们不会一上来就谈买卖,而是先营造轻松的氛围。可能会聊聊建德最近的天气,说说新安江的夜景,等消除了戒备心再慢慢引入正题。这套流程,都快形成标准化操作了。
藏在细节里的真相
要说最直接的判断方法,还得看对方的朋友圈。正常用户的朋友圈会有生活碎片,比如在建德美食街吃到的特色小吃,在江边散步时拍的晚霞。而销售账号的朋友圈,往往缺少这种"人间烟火气"。
他们的相册里,商品图永远比生活照多。即便偶尔发张自拍,也会刻意展示某样商品。比如坐在车里要露出方向盘上的挂饰,喝奶茶要把杯子上的濒辞驳辞拍清楚。这些看似随意的细节,其实都在为销售做铺垫。
时间点也很能说明问题。正常用户发朋友圈比较随性,而销售账号的更新时间往往很有规律。早上八九点发励志语录,中午发客户反馈,晚上发促销信息,深夜再发个"最后一批接单"的倒计时。这种节奏,明显是在迎合不同时间段的客户心理。
不过话说回来,在微信附近的人里做生意本身并不违规。只是作为普通用户,我们需要擦亮眼睛。如果确实想交朋友,就要学会分辨哪些是真诚的交流,哪些是带着目的的接近。
下次在微信附近的人里遇到新朋友,不妨多观察几天。看看对方的朋友圈是否真实,聊天的内容是否走心。毕竟在建德这样的小城,真诚才是最难得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