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瓯耍女娃,建瓯游女童、建瓯戏女娃
建瓯这地方啊,你要是没去过,真不知道那儿的风土人情有多特别。前几天跟朋友聊天,说起小时候的事儿,突然就想起“建瓯耍女娃”这个老说法了。现在年轻人可能不太明白,这可不是字面上那个意思,里头藏着好几代人的记忆呢。
记得小时候在奶奶家过暑假,街坊邻居家的女娃娃们,那真是会玩儿。放学后把书包往石阶上一扔,叁五成群就开始了她们的“建瓯耍女娃”时光。跳皮筋、踢毽子、抓石子,样样在行。有个扎羊角辫的小丫头,踢毽子能一口气踢上百个不停,我们都围在旁边数数,那场面热闹得很。
那些年我们一起玩的游戏
要说“建瓯游女童”这个说法,我觉着特别形象。女娃娃们玩游戏时那种自由自在的状态,就像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。她们会自己编游戏规则,今天这么玩,明天那么玩,从来不会觉得腻。
我表姐小时候就是其中一把好手。她能带着一帮小姑娘,把最简单的“老鹰抓小鸡”玩出花样来。有时候她会突然宣布:“今天老鹰要从左边抓,小鸡要从右边跑!”把当老鹰的男孩子弄得晕头转向。现在想想,那不就是最早的“建瓯戏女娃”吗?
这些游戏看似简单,里头可有大学问。女娃娃们在玩的过程中,学会了怎么和人打交道,怎么解决小矛盾,怎么发挥想象力。现在的孩子啊,整天抱着手机平板,怕是体会不到我们那时候的乐趣了。
说起来,建瓯的女娃娃们玩游戏还有个特点——特别会改编童谣。她们能把当地流传的老童谣,配上新的动作和规则,变成全新的游戏。这种创造力,真是让人佩服。
我姑姑今年都六十多了,说起她小时候“建瓯耍女娃”的事儿,眼睛还亮晶晶的。她说那时候女孩子们最喜欢玩“过家家”,但不是随便玩,每个人都要扮演不同的角色,还要把家里带来的小碗小盆摆弄得像模像样。
现在的建瓯,城市化发展得快了,老巷子少了,高楼多了。偶尔还能看见几个小姑娘在小区空地上玩跳房子,但那种几十个孩子一起玩的盛况,确实难得一见了。这让我不由得想,是不是该想办法把这些传统的游戏方式传承下去?
其实啊,“建瓯耍女娃”不单单是指女孩子玩游戏,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。那种活泼、开朗、懂得自娱自乐的精神,放在今天的女孩子身上,依然很珍贵。
上次回建瓯,看到社区里组织了个传统游戏体验活动,好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参加。看着孩子们玩着我们小时候的游戏,笑得那么开心,心里突然就暖暖的。看来,好的东西,不管过去多少年,还是会有人喜欢的。
建瓯戏女娃的传统游戏,就像是一本活的历史书,记录着这个地方的变迁,也承载着很多人的童年记忆。真希望这些充满欢声笑语的游戏,能一直在建瓯的街头巷尾传承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