辉县100元上门服务3小时,辉县3小时100元上门服务
最近在辉县街头巷尾,总能听见街坊邻居聊起这么个事——有个叫"辉县100元上门服务3小时"的活儿,听着挺新鲜是吧?刚开始我也犯嘀咕,这年头一百块钱能干啥?下顿馆子都不够,居然还能让人专门跑家里来帮忙叁个钟头。
隔壁单元的王大娘上周就试了回。她家空调用了七八年,吹出来的风总带着霉味儿。儿子在省城工作,平时找维修工得花两百起步。那天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打了电话,没想到真有个老师傅带着工具包上门了。从拆装清洗到调试检测,整整忙活到快叁个小时,最后真就收了张百元大钞。
服务背后的温暖故事
我特意去了解了下,原来这辉县100元上门服务3小时是个本地便民项目。参与的有退休的电工李师傅,他边拧着螺丝边说:"儿女不在跟前的老人们,换个灯泡都得求人。咱这手艺闲着也是闲着。"还有下岗后再就业的张大姐,她提供的保洁服务总顺带帮独居老人整理药箱。这么一想,这哪是单纯的生意,分明是街坊情谊嘛。
现在年轻人也渐渐认可这种服务。小区里刚搬来的小两口,买了套二手房子要简单翻新。请装修公司报价动不动就上万,后来通过辉县3小时100元上门服务找了个木工师傅,手把手教他们怎么贴墙纸、装踢脚线。小俩口现在逢人就说:"不光省了钱,还学了手艺!"
不过也有人担心,这么便宜会不会偷工减料?我观察过几次,发现师傅们都有自个儿的规矩。维修完的现场要打扫干净,更换的零件会明码标价,超时十来分钟也从不多收钱。这种实在劲儿,倒比那些漫天要价的让人心安。
晚上在小区散步时,常看见服务队的那辆小面包车还在奔波。车身上贴着的"辉县100元上门服务3小时"在路灯下反着光,后座堆着梯子、工具箱和几桶清洁剂。开车的刘师傅摇下车窗打招呼,说赶着去给幼儿园修投影仪,明天孩子们上课要用。
或许这正是小城特有的温度。在大城市里,这种微利又费时的服务早被市场淘汰了。但在咱们辉县,还有人愿意踩着叁轮车穿过半个县城,就为帮老人修好吱呀作响的旧衣柜;还有人会在暴雨天多绕两里路,检查客户家阳台是否漏水。这些看似普通的辉县3小时100元上门服务,串起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牵挂。
如今我的手机里也存了那个服务热线。倒不是图便宜,而是每次看见师傅们低头认真工作的样子,就会想起小时候街边补锅匠的敲打声。那种熟悉的感觉仿佛在说:在这座小城里,有些东西从未走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