鹰潭火车站小巷子,鹰潭火车站附近小胡同
那一条熟悉的巷口
每次从鹰潭火车站出来,我总会习惯性地朝右边望一眼。那儿藏着一条窄窄的小巷子,夹在两排老房子中间,要是不留心,可能就匆匆走过去了。说真的,这条路我走过不下几十回,但每次踏入那鹰潭火车站小巷子,感觉还是不一样。
巷口第一家是个修鞋铺,老师傅戴着老花镜,手里活计不停。再往里走,空气里味道就杂了,刚出笼的包子热气混着隔壁水果摊飘来的甜香,还有一种老房子特有的、带点潮气的味道。这会儿正是傍晚,放学的小孩儿背着书包从身边跑过,自行车铃叮铃铃地响,一切都乱哄哄的,却又有种说不出的踏实。
你问我为啥总爱往这儿钻?其实也说不上来。可能就是觉得,比起外面大马路上车来车往的那个着急劲儿,这条鹰潭火车站附近小胡同,更像是个活生生的人间。
声音里的烟火气
往里走个十几米,有个卖烫粉的小摊子。老板娘认得我,见我过来就招呼:“老样子?”我点点头,在矮凳上坐下。她边烫粉边扯着嗓子跟隔壁杂货店老板聊天,说的都是家长里短,谁家孩子考上学了,哪家店的猪肉今天新鲜。
这些声音,还有锅铲碰着铁锅的刺啦声,小孩儿的笑闹声,混在一起,倒成了这条巷子独有的背景音。在这儿坐着,你会觉得时间走得慢了些。旁边等车的旅客拖着行李箱匆匆走过,脸上挂着赶路的焦急;而住在巷子里的人呢,摇着蒲扇,不紧不慢地买菜、聊天,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,就在这儿奇妙地碰在了一起。
我想,这条鹰潭火车站小巷子,它不光是条近路,更像是个驿站。多少人在这里短暂停留,又带着这里的烟火气,继续奔往各自的方向。
变了,又好像没变
当然,巷子也在变。去年巷子尾那家老式理发店关了,改成了个快递驿站。墙上新刷了层白灰,可墙角那些青苔,还是倔强地留着痕迹。卖烫粉的老板娘也说,租金年年涨,不知道还能做多久。
但有些东西好像一直没变。修鞋的老师傅还在那儿,尽管头发更白了;傍晚时分,家家窗口飘出的饭菜香还是那么诱人。这条鹰潭火车站附近小胡同,就像个老熟人,你知道他年纪大了,模样有些变化,可骨子里的那份亲切,始终在那里。
天色渐渐暗了,巷子里的灯一盏盏亮起来。我吃完最后一口粉,付了钱,起身往巷子另一头走去。回头再看一眼,巷子里灯火朦胧,人影晃动。明天,又会有无数人经过这条鹰潭火车站小巷子,带着各自的故事,留下新的足迹。而它,还是会静静地等在那里,迎接每一个从火车站方向走来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