庐山上课喝茶辩辩群,庐山学习交流茶会群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7:12:32 来源:原创内容

你说这事儿巧不巧,前两天我刷手机,看见个挺特别的群名——庐山上课喝茶辩辩群。当时就乐了,这年头真是啥群都有啊。抱着看热闹的心态点了申请,没想到还真进去了。

群主是个爽快人,我刚进去就发来欢迎:“咱这儿没那么多规矩,就是一群喜欢庐山的朋友凑一块儿,聊聊天、喝喝茶,顺带学点东西。”这话听着就舒坦,比那些正襟危坐的学术群自在多了。

茶香里的学问

上周叁晚上,群里搞了次线上茶会。八点整,二十多个人准时上线,摄像头对着各自的茶具。有人泡云雾茶,有人摆弄功夫茶具,还有个大哥直接端了个搪瓷缸子,说这样喝着痛快。

那天聊的是庐山的石刻文化。李老师——群里一位退休历史教师——边喝茶边讲,说你们知道吗,白鹿洞书院那边有块“圣贤之窟”的石刻,背后藏着明代读书人的理想。他说话慢悠悠的,偶尔停下来抿口茶,像极了老茶馆里说书先生。讲到兴头上,还从手边翻出本旧书,给我们看拓片照片。

这种学习方式挺新鲜的。你不用正儿八经地记笔记,也不用担心答错问题。茶凉了添水,话头断了就静静品茶,偶尔有人插句话,问个好奇的问题。那种氛围,就像坐在庐山半山腰的亭子里,听着山风,喝着热茶,知识就这么顺着茶香飘进心里。

我在键盘上敲了行字:“这样上课真舒服。”很快就有人回了个笑脸:“要不怎么叫上课喝茶呢?”

这个庐山学习交流茶会群有意思的地方在于,它把学习和生活揉在了一起。昨天下午,还有个姑娘在群里问,想去庐山住几天,求推荐清静的民宿。下面唰唰唰冒出十几条回复,有说美庐附近的,有推荐枯岭镇的,还有人分享了自己去年拍的照片。聊着聊着,话题又转到了民国时期庐山别墅的建筑特色上。

你说这是在玩还是在学?好像都分不清了。群里有个程序员说,他就是在一次聊天的过程中,对庐山植物产生了兴趣,现在每个周末都往山里跑,认识了不少珍稀植物。

其实想想也是,最好的学习不都这样吗?不是板着脸的死记硬背,而是在你真正感兴趣的时候,自然而然记住的东西。就像喝茶,慢慢地品,味道才会出来。

现在这个群已经成了我每天必看的地方。早上可能有人在分享庐山的朝霞照片,中午聊两句茶经,晚上说不定就来个小讲座。内容五花八门,从地质地貌到诗词歌赋,从摄影技巧到登山路线,但都离不开庐山这个主题。

有时候工作累了,点开群看看,就像推开窗看见了青山。那种感觉,不是非要学到什么不可,而是在忙碌的生活里,给自己留了一片能喘口气的天地。群里的人来自天南海北,有学生、有上班族、有退休老人,但在这里,大家都只是爱庐山的茶友。

昨天又有人申请加群,自我介绍说是在朋友圈看到截图找过来的。群主照例发了那句欢迎词,然后说:“咱们这儿啊,就是喝着茶,聊着天,顺便长长见识。”我在屏幕这边笑了,心想这话说得真对。学习本来就可以很轻松,就像喝茶一样,是生活里再自然不过的事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