桂平品茶课程工作室,桂平茶艺学习坊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8:55:18 来源:原创内容

最近路过老街,发现巷子口新开了家桂平品茶课程工作室。墨绿色的招牌衬着原木格栅,隔着玻璃能看见里边袅袅的茶烟。这倒让我想起小时候看外公泡功夫茶的模样,紫砂壶在他手里转得稳稳当当,茶香能飘满整个堂屋。

推门进去的时候,正好遇上他们在办茶会。主理人是个穿棉麻衫的年轻人,手里托着白瓷盖碗不紧不慢地出汤。有人问我是不是来报名课程的,我连忙摆手说先看看。其实心里琢磨着,现在年轻人怎么都爱往这种地方钻?

茶香里的慢时光

坐在角落听了半晌,渐渐听出些门道。原来这间桂平茶艺学习坊不止教泡茶手法,还讲茶叶背后的故事。比如为什么云南普洱总带着山野气息,福鼎白茶又偏偏追求阳光的味道。主理人说话很有意思:“茶啊,它记着生长时的风,采摘时的露,还有做茶人手心的温度。”

墙上挂着教学用的水彩画,清楚标着不同茶叶该用多少水温。旁边玻璃罐里装着各种茶样,从蜷曲的碧螺春到黑褐的武夷岩茶。有个大姐正在练习注水,银壶悬得老高,水线却不断不洒。“手腕要松,心要静。”老师轻轻托了下她的肘弯,那壶水突然就听话了。

说来也怪,明明窗外就是车水马龙,这方小天地却自成节奏。铸铁壶咕嘟咕嘟地响,茶海接水时叮叮咚咚的,偶尔混着两叁声轻笑。突然理解为什么有人愿意花整个下午待在这儿——现代生活太匆忙了,总得有个地方让人喘口气。

藏在叶片里的人生课

第二次去正赶上绿茶专题课。老师取出两种龙井放在素白瓷盘里,让我们先看再闻。“同样的狮峰山龙井,这款喝起来像咬了口青苹果,那款反倒带着炒豆香。”她温着杯子说,“制茶时火候差半分钟,就是两种人生。”

最打动我的是位退休老先生。他说来这儿之前,以为茶道就是繁文缛节。现在却迷上了给不同茶配不同水,连女儿都说他泡的茶变甜了。“其实水没变,茶没变,是坐在茶席前的心变了。”他转动着手里的小茶杯,眼神特别柔和。

确实,在这间桂平品茶课程工作室待久了,会发现他们教的远不止技术。怎么观察茶叶舒展开的节奏,怎么感受茶汤滑过喉咙的余韵,这些都要静下心才能体会。有位每周从邻市赶来的茶友说得妙:“每次来就像给手机连充电宝,回去又能撑一个星期。”

暮色渐浓时,茶席换上了月光白的瓷具。有人说起明天要交的方案,立刻被同桌提醒“茶凉了”。大家相视一笑,齐齐举杯啜饮。玻璃窗外霓虹初上,映得茶汤泛起琥珀色的光。或许这就是茶席的魔力——让人暂时忘掉身份,只是安心做个喝茶的人。

走出工作室时带了包老师推荐的凤凰单丛。夜风里隐约闻到兰花香,忽然想起古籍里说的“茶烟清与白云连”。千年过去了,那片叶子依然能让我们停下手边事,认真对待此刻沸腾的水,掌心的杯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