扶余喝茶上课群,扶余品茶学习交流圈
最近加了个挺有意思的群,叫“扶余喝茶上课群”。说实话,刚看到这名字时我愣了下,喝茶就喝茶,上课是上什么课?好奇心驱使我点了加入,没想到这几个月下来,还真成了我每周都会看看的地方。
群主是个退休的历史老师,大家都叫他王老师。第一次线下活动在他家的小院里,七八个人围坐着,他边泡着正山小种边问:“你们知道咱们扶余在唐朝那会儿叫什么吗?”没人答得上来。他慢悠悠地倒茶,茶香飘出来时才说:“那时候啊,咱们这儿是渤海国的扶余府。”就从这个话题开始,那天的“课”讲了整整两小时。
茶香里的知识时光
后来我发现,这个扶余喝茶上课群特别接地气。不像正经上课那样严肃,大家喝着茶,聊着天,不知不觉就学到了东西。上周讨论扶余的老建筑,李阿姨突然想起来:“哎,我奶奶那辈住的老房子,屋檐上是不是就有那种雕花?”王老师立刻翻出照片给她看:“对,就是这种,这叫雀替,明清时期特别流行。”
这种学习方式特别轻松,有问题随时可以问,说着说着可能就跑到别的话题上去了。但奇怪的是,这样学的东西反而记得牢。可能是茶香让人放松,也可能是大家聊天的氛围好,反正比我以前捧着书硬背效果好多了。
现在这个扶余品茶学习交流圈已经发展到叁十多人了,各行各业的人都有。张医生偶尔来讲讲养生,小刘老师说说诗词,每个人都能当老师,每个人也都是学生。最让我感动的是,大家不仅学知识,还真的成了朋友。上个月王老师感冒,好几个人抢着去给他送药。
昨天又聚了一次,这次是在新开的茶室。窗外下着小雨,屋里茶气袅袅,大家都在听赵姐讲她收集的扶余老照片的故事。我看着这场景突然想,也许学习本来就该是这样——自然而然地发生,像喝茶一样,慢慢品,细细回味。
这个群让我明白,学习不一定要正襟危坐,知识就藏在生活里,等着我们在喝茶聊天时不经意地发现。就像王老师常说的那句话:“茶凉了知识还在,人散了情分还留着。”这话说得真好,每次想起来都觉得心里暖暖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