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齐哈尔大学城包夜,附近夜生活推荐
大学城夜晚的正确打开方式
晚上九点半,齐齐哈尔大学城的路灯次第亮起,结束晚自习的学生叁叁两两走出校门。空气中飘着烤冷面的香气,夹杂着年轻人的说笑声,整条街突然就活了起来。要说大学城周边哪儿最热闹,那还得是学生们口耳相传的那些老地方。
往学府路南头走两百米,有家叫“时光驿站”的小酒馆特别受文科生青睐。推开木门能听见风铃轻响,老板总在放民谣,墙上贴满便利贴写的学生留言。上次去还看见几个美术系的在角落里画速写,他们说这里灯光柔和,点杯莫吉托能坐一整个晚上。要是赶上周叁开放麦,还能听见文学院才子抱着吉他唱原创歌曲。
理工科的同学更偏爱学院路上的“立方体”桌游店。二楼靠窗的位置总是爆满,组队打电竞的、玩狼人杀的、拼高达模型的都有。老板特意备了充电插座和护眼台灯,经常能看见穿实验服的研究生在这儿讨论数据,手边还放着半杯没喝完的奶茶。有学生跟我说,他们课题组有个灵感就是在玩《殖民火星》时突然冒出来的。
说到齐齐哈尔大学城包夜的选择,不得不提那几家通宵自习室。临近期末时,知学巷的“拾光书斋”总要提前叁天预约。隔间里配着人体工学椅,楼道提供免费咖啡,还能闻到隔壁烧烤店飘来的夜宵香味。见过最拼的是个医学院学姐,她的固定座位墙上贴着人体解剖图,旁边保温杯里永远泡着枸杞。
要是想活动筋骨,体育场边的灯光篮球场到十一点还亮着。穿球衣的男生们在场上奔跑,场边台阶上坐着帮他们看包的女孩子,偶尔传来进球后的欢呼声。顺着跑道散步能遇见夜跑的社团,他们手腕上的荧光手环在黑暗里连成流动的光带。
最近新开的“北纬47度”书咖成了文青聚集地。他们家的特色是齐齐哈尔本土主题饮品,比如用蓝莓果酱调制的“丹顶鹤之恋”,配着俄式风格装修特别出片。上周五去还碰见外语系学生在这儿办法语角,夹杂着中文的对话声混着咖啡机运作的嗡鸣,莫名有种温暖感。
其实大学城附近夜生活推荐的地方还有很多,像后街开到凌晨两点的关东煮摊子,老板总会给熟客多加个鱼丸;毕业生合伙经营的剧本杀店,准备了叁十多本独家剧本;甚至图书馆叁楼的露天平台,都能望着星空聊人生。这些地方不见得多高档,但都带着年轻人才懂的鲜活气息。
现在天气转凉,热乎乎的火锅店成了新宠。学府路上那家“草原小肥羊”经常能遇见聚餐的社团,圆桌中间铜锅冒着白气,涮羊肉蘸着麻酱,能听到各种有趣的校园八卦。隔壁桌美术系女生边吃边画火锅写生,说是要交速写作业,这取材方式也是够生活的。
转过街角还能发现不少惊喜,比如藏在居民楼里的私人影院,片库更新得比视频网站还快;乐器行地下室里每晚都有乐队排练,鼓点震得楼梯扶手发颤;就连便利店窗台都被人开发成交换旧书的据点。这些看似零散的场景,拼凑出大学城夜晚特有的生动图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