辽源耍女娃,辽源玩女童趣
辽源的夏天总是来得特别早,五月初的日头就已经有些晃眼了。我蹲在姥姥家老榆树底下,看表妹小娟带着隔壁家的丫头们跳皮筋。她们念着那些我早已记不全的童谣,脚踝灵活地勾着皮筋,马尾辫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。
小娟今年刚满十岁,皮肤晒得黝黑发亮。她注意到我在看她,转过头露出缺了颗门牙的笑容:“哥,你看我跳得好不?”还没等我回答,她又转身加入了新一轮的比拼。这种无忧无虑的辽源耍女娃场景,让我忽然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疯跑着长大的。
那些年我们一起玩过的游戏
记得我像小娟这么大的时候,辽源街头巷尾到处都能看见玩耍的孩子。女孩们最爱的除了跳皮筋,还有扔沙包、踢毽子。沙包都是自家用碎布头缝的,里面装着玉米粒或者黄豆。手艺好的妈妈还会绣上几朵小花,惹得别家孩子羡慕得不行。
现在的孩子玩具多了,手机平板不离手,但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。昨天我还看见小娟和同学视频,讨论某个手机游戏的通关技巧。她妈妈在旁边直叹气:“现在的孩子啊,都不出门了。”这话让我心里怪不是滋味的。
其实辽源玩女童趣从来不是非要玩什么特定的游戏,重要的是那种和小伙伴们在阳光下奔跑的快乐。记得隔壁王奶奶总爱念叨:“丫头们疯玩的样子,看着就让人高兴。”这话说得真在理。
前两天路过人民广场,看见几个小女孩在玩我们小时候那种“跳房子”,用粉笔在地上画格子,单脚跳来跳去。我站在那里看了好久,心里莫名地暖和起来。看来还是有人记得这些老游戏的。
小娟她们跳累了,凑到我跟前要钱买冰棍。我给了她们十块钱,看着她们嘻嘻哈哈地往小卖部跑。这种简单的快乐,大概就是辽源耍女娃最动人的地方吧。
回来的路上,小娟举着快要融化的冰棍,突然很认真地问我:“哥,你小时候也这样玩吗?”我点点头,她像是得到了什么了不起的答案,心满意足地舔起了冰棍。这样的辽源玩女童趣,或许正在以另一种方式传承着。
傍晚时分,天空染成了橘红色。小娟妈妈在巷子口喊她回家吃饭,她应了一声,却还在忙着和伙伴们约定明天继续跳皮筋。我看着她们依依不舍的样子,忍不住笑了。这场景和二十年前几乎一模一样,只不过当初那个不想回家吃饭的孩子,现在变成了在旁边看着的大人。
夜色渐渐深了,街上玩耍的孩子都散去了。但我知道,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,那些属于辽源耍女娃的欢声笑语,还会在这座小城的各个角落继续响起。这样的画面,看了就让人心里踏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