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宁品茶上课微信,西宁茶艺学习预约
最近总听朋友提起,想找个地方静心学学茶道,却不知道从哪儿开始。这事儿说起来也巧,上周我在同仁路闲逛时,偶然看到一家茶舍橱窗上贴着"西宁品茶上课微信"的海报,淡雅的毛笔字衬着靛蓝的底纹,莫名让人想起老家爷爷的紫砂壶。
推开厚重的木门,茶香混着檀香的味道扑面而来。穿棉麻裙的茶艺师正在给几位客人演示如何温杯烫盏,她的动作像清风拂过茶山般自然。看我站着观望,她递来一张杏色卡片,上面印着"西宁茶艺学习预约"的二维码。"我们每周都有体验课,随时可以来坐坐。"
当热水注入盖碗的瞬间
第二次去时正赶上茶课。老师是位头发花白的长者,他说的话我现在还记得:"别看西宁地处高原,历史上可是唐蕃古道的重要驿站。"他拈起一撮滇红轻轻放入温好的盖碗,继续聊着往来的商队如何在茶马互市里,用茯砖茶换青稞和皮毛的故事。
那个下午我们学了如何辨别春茶与秋茶。原来春茶的叶片更紧实,隔着牛皮纸袋都能闻到类似青豆的鲜香。同桌的藏族阿姐学得特别认真,她说想在八廓街旁开间小茶馆,让转经累了的乡亲能喝到正经的凤凰单丛。
现在想来,要是没有当初看到的那条西宁品茶上课微信,我大概永远不会知道,原来冲泡滇红需要95度的水,而铁观音最好用滚烫的沸水快速出汤。这些看似简单的门道,却让相同的茶叶焕发出完全不同的风味。
茶舍的预约本总是写得密密麻麻。有准备婚房茶具的新人,想给敬茶环节添些仪式感;有刚从职校毕业的年轻人,打算多学门手艺;还有带着孩子的母亲,说想让孩子体验远离电子屏幕的午后。他们都在这里找到了自己与茶结缘的方式。
上周路过莫家街,看见几个茶客正围着新到的白毫银针讨论。其中穿着藏袍的大哥熟练地用茶针撬开茶饼,他笑着说这是第叁次参加西宁茶艺学习预约的进阶课程了。窗外飘着细雪,茶桌上蒸腾的热气,把每个人的笑脸都晕染得格外温暖。
茶艺师姑娘最近在朋友圈分享着茶会照片,青瓷茶海旁摆着新摘的格桑花。她说下个月要教冷泡茶的做法,适合高原夏天在草原上喝。我默默把手机调回聊天界面,给那个熟悉的西宁品茶上课微信发了条消息:"这周的茶席,请给我留个位置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