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都火车站附近站街,车站周边街景随记
站街旁的烟火人生
傍晚五点,成都火车站的大钟刚刚敲过。我站在出站口的天桥上,看着底下的人潮像开了闸的河水般涌出来。拖着行李箱的旅客,背着帆布包的民工,还有拎着特产礼盒的探亲族,每个人脸上都写着不同的故事。阳光斜斜地打在“成都”那两个红色大字上,给这座老车站添了几分暖意。
顺着人流往下走,车站周边的小街渐渐热闹起来。卖糖油果子的叁轮车吱呀呀地推过来,老板娘系着洗得发白的围裙,熟练地翻动着锅里的糯米团。隔壁水果摊的喇叭循环播放着“冰糖心苹果,十块钱叁斤”,声音有些沙哑,却莫名地亲切。这些沿街的小店,门面都不大,有的甚至有些破旧,可那份热气腾腾的生活劲儿,是装不出来的。
再往前走,能看见叁叁两两的中年妇女站在街角。她们不怎么说话,就那么安静地站着,偶尔抬手理理被风吹乱的头发。有个穿紫色外套的大姐,手里攥着个半旧的小包,目光望着远处,像是在等什么人。我忽然想起家里有个远房表姐,年轻时也在这附近打工,每次回家都要特意绕开这条街,怕被熟人看见。其实她们也不过是为了生活,在这座城市的缝隙里,寻找一丝微光。
转角遇到老味道
拐过街角,空气里突然飘来一阵熟悉的麻辣香。是家开了二十多年的老面馆,门头上“担担面”叁个字都快褪色了。我掀开塑料门帘走进去,老板娘正端着海碗从后厨出来,嗓门亮堂:“二两豌杂,哪个的?”
坐在我对面的是个头发花白的老爷子,他说自己在这吃了十几年面。“以前在火车站扛包,干完活就来这儿,”他慢悠悠地拌着碗里的红油,“现在退休了,反倒离不开了这口味道。”他说着指了指窗外,“你看那些站街的,有时候半夜还看见她们来吃宵夜,都不容易啊。”
我顺着他的目光望出去,夜色渐渐浓了,沿街的霓虹灯逐一亮起。那些白天看起来灰扑扑的店铺,在灯光下忽然有了别样的生机。水果摊的灯泡换成了一串小彩灯,卖烧烤的夫妇把炉子支到了路边,青烟袅袅升起,混着孜然的香味。这条车站附近的街道,在夜幕降临后,反倒比白天更加鲜活。
路边有个卖栀子花的老奶奶,坐在小马扎上,面前摆着两个竹篮。每朵花都用细铁丝缠好了,别在胸口能香一整天。我买了两朵,她找钱时手有些抖,却执意要把最新鲜的那朵换给我。“年轻人,拿去吧,”她笑的时候眼角的皱纹堆在一起,“这花啊,和我一样,都是老成都的印记了。”
往回走的路上,又经过那片站街的区域。夜色中,她们的身影变得模糊,只剩下零星的火光在黑暗中明明灭灭。或许明天太阳升起时,这条街又会换上另一副模样,但属于它的故事,还在继续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