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江附近人300块钱一晚上,洪江周边住宿一晚叁百元
那个叁百块的夜晚
说真的,第一次听到“洪江附近人300块钱一晚上”这个说法,我心里直犯嘀咕。这年头,叁百块能住个啥?连锁酒店的大堂都未必进得去。可朋友信誓旦旦地说,你去看看就知道了,洪江周边住宿一晚叁百元,真不是想象中那种将就。
车子拐进古镇外的岔路,石板路窄窄的,两旁是有些年头的木楼。客栈老板娘在门口摘菜,看见我就站起来,在围裙上擦擦手:“住店是吧?叁楼还有间临河的。”她说的价格正是叁百整。房间比想象中干净,木地板走着吱呀响,推开窗,沅水的风带着湿气吹进来,对面就是洪江古商城的码头遗址。
傍晚在巷子里转悠,遇见个摇扇子的老人家。听说我住河边客栈,他笑了:“你们这些年轻人会找地方。早几十年,这河面上全是排帮的木排,浩浩荡荡的。”他指着对岸,“那些窨子屋啊,当年都是油号、木行的老板住的。现在安静喽。”
夜色降下来时,我坐在窗边发呆。河面黑漆漆的,只有远处桥上的灯光在水里拉出长长的影子。忽然理解了什么叫做洪江周边住宿一晚叁百元的价值——这价钱买的不是床铺,是这份安静。没有车鸣喇叭,没有霓虹闪烁,只有偶尔的狗吠和流水声。手机放在床头充电,反而成了房间里最多余的东西。
第二天醒来才六点多,却被楼下的动静吸引。原来是早起的渔民在整理渔网,准备出船。空气里有种清新的草木味道,混着河水的腥气。我在渡口坐了半个钟头,看对岸的人慢悠悠地上船,船工不紧不慢地撑篙。这叁百块花的,倒像是买回了时间的本来面目。
临走前又和老板娘聊起来。她说旺季时房价会涨些,但平时就这样,“让人住得起才行”。我想起那些动辄上千的精品民宿,忽然觉得这种朴素的坚持更可贵。洪江附近人300块钱一晚上,听起来像个传说,但确实存在着。它保留的不是奢华,而是一种生活的原貌,让过路的人能够毫无负担地停下来,看看水,发发呆。
车子重新开上柏油路,后视镜里的木楼渐渐变小。这趟偶然的停留,却成了最近最舒心的一夜。也许下次路过,我还会选择那个临河的房间,听听水声,看看老街醒来时的样子。有些体验,确实不是用价钱能够衡量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