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乐学生品茶喝茶上课,学子课堂茶香伴读时光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6:52:10 来源:原创内容

清晨七点半的博乐市,阳光刚爬上教学楼的窗沿,高二(3)班的教室里已经飘起淡淡的茉莉香。李老师端着白瓷杯走进教室,杯子里碧绿的茶叶正缓缓舒展。“咱们今天早读课换个花样,”她轻叩讲台,“把语文书翻到《茶经》那一课,咱们边喝边读。”

靠窗的座位上,林小雨低头看了看自己保温杯里的毛尖——这是昨天爷爷特意从柜子里翻出来的明前茶。她原本觉得带茶上课有些奇怪,可当温热的茶汤滑过喉咙,书卷上“其水,用山水上,江水中,井水下”的文字突然活了过来。前排的王浩甚至带来了整套茶具,课间时几个同学围着他,看他演示如何高冲低泡。

茶香里的知识滋味

说来也怪,往常早读课总有人打瞌睡,今天教室里却格外清醒。翻书声伴着杯盖轻碰的脆响,琅琅读书声里混着若有若无的茶香。教历史的张老师路过教室,忍不住在窗外驻足:“这倒让我想起古人的曲水流觞。”同学们都笑了,班长打趣道:“老师,我们这是‘课桌品茗’!”

这场特别的品茶喝茶上课不知不觉改变了课堂的氛围。以前背诵古诗文时,同学们总是机械地重复。现在读到“寒夜客来茶当酒”,大家会自然地端起杯子抿一口,仿佛真的在风雪夜招待老友。地理课上讲到西湖龙井的产区,老师索性让大家传递不同品种的茶叶,比较色泽与香气。

最让人惊喜的是,这种学子课堂茶香伴读时光的效果超出了预期。连最坐不住的李明都能安静地听完一整节古文课了。他不好意思地挠头:“喝着茶,好像文字都变温柔了。”语文老师发现,同学们描写景物时用词更加细腻,大概是真的学会了“品”的功夫。

教导主任最初担心会影响正常教学,某天特意来听课。他看见同学们在小组讨论时,会自然地给对方添茶;辩论到激烈处,有人会端起杯子轻轻吹气,让讨论节奏慢下来。课后他在意见本上写道:“这茶香,倒是把书香衬得更浓了。”

如今,这个班的书架上除了教辅书,还多了几罐分享的茶叶。林小雨在周记里写:“以前总觉得古人的生活离我们很远,现在每喝一口茶,都像是在和历史对话。”她的茶具里,永远多备着几个纸杯——这是为那些突然想尝一口的同学们准备的。

窗外梧桐叶飘进走廊,秋意渐渐深了。教室里的茶香却愈发浓郁,伴着少年们清亮的读书声,飘得很远。也许很多年后,这些博乐学子还会记得,在某个平凡的早晨,一杯清茶如何让文字有了温度,让知识有了味道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