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水同城喝茶上课,广水本地品茶学习交流
最近广水街头巷尾聊得挺热闹的一个话题,就是“广水同城喝茶上课”。那天在滨河公园溜达,正好碰见邻居张姐,她笑眯眯地跟我说:“走啊,下午文化馆有节茶艺课,咱们一块儿去学学怎么泡春天的毛尖?”
这茶里泡着的不仅是茶叶
我跟着张姐走进文化馆二楼的教室,里面已经坐了二十多人。教茶的李老师是本地人,说话带着亲切的广水口音。她一边温杯烫盏,一边跟我们拉家常:“咱们广水人爱喝茶是出了名的,但很多人泡了一辈子茶,都没把茶叶里的滋味完全唤醒。”她拿起茶叶罐,轻轻抖了些茶叶进盖碗,“水温很重要,不同的茶要用不同的温度。像咱们广水的云雾茶,85度左右最合适。”
坐在我旁边的是个年轻小伙子,他在新城开了家奶茶店。他说来参加这个广水本地品茶学习交流,就是想学点传统茶艺,给店里增加些特色。“现在年轻人也慢慢喜欢上传统茶了,觉得比奶茶更健康、更有味道。”他小心翼翼地跟着李老师的步骤,给手里的盖碗注水,那专注的神情,像在完成一件艺术品。
李老师走到每个人身边,耐心调整大家的手法。“手腕放松,注水要均匀……”她走到一位阿姨身边,轻轻托了下她的手腕,“对,就是这样,让茶叶在水里慢慢舒展。”那一刻,整个教室安静下来,只听见水流声和偶尔的杯盏轻碰。我突然觉得,这哪里是在学泡茶,分明是在学习如何安静下来,如何专注地做一件事。
茶杯里飘出的广水味道
第二节课,李老师带来了几种广水本地茶让我们品鉴。她不说那些专业的品茶术语,而是用我们都能听懂的话来描述:“这款茶喝下去,是不是感觉喉咙里甜甜的?这就是我们说的回甘。”大家小口品着,互相交流感受。有人说像春天的青草香,有人说有淡淡的板栗味。
让我惊讶的是,来参加广水同城喝茶上课的人各行各业都有。有退休的老师,有开店的老板,还有带着孩子来的年轻父母。大家围坐在茶桌旁,原本陌生的人因为一杯茶变得熟悉起来。聊天的内容从茶叶慢慢扩散开去——哪家的茶点好吃,老城区哪棵古树发芽了,最近孩子在学校的趣事……这些看似琐碎的话题,却让整个教室充满了生活气息。
李老师说,她办这个广水本地品茶学习交流的初衷很简单,就是想让更多人了解本地的茶文化,同时给街坊邻居提供一个坐下来聊天的机会。“现在大家都忙,邻居之间可能住对门都不认识。但在茶桌上,一杯茶的时间,就能打开话匣子。”
那个下午,我们学了如何辨别茶叶的老嫩,如何控制泡茶时间。当我终于泡出一杯清澈透亮、香气十足的茶时,心里竟然有种久违的成就感。这种成就感不在于学会了什么高深的技术,而是突然发现,原来生活中那些看似普通的事,只要用心去做,都能找到其中的乐趣和门道。
走出文化馆时,天已经快黑了。张姐约我下周还一起来,说是有节教怎么搭配茶点的课。我点点头,看着街上亮起的路灯,手里还留着茶叶的余香。这普通的周末下午,因为这几杯茶,变得不太一样了。或许这就是生活的味道——在最日常的事物里,藏着最真实的滋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