绵竹水磨工作室喝茶,绵竹水边茶室品茗
绵竹水磨工作室喝茶,这个念头在我脑海里转了好几天。说来也怪,明明就是个寻常的消遣,却像心里长了草似的,不去一趟总觉得缺了点什么。
工作室藏在老街深处,青瓦白墙,木门虚掩。推开门的瞬间,茶香混着水汽扑面而来,那种温润的气息,瞬间就把夏日的燥热隔绝在外。老板娘正低头摆弄茶具,见我进来,抬头笑了笑:“自己找地方坐,水刚开。”
水声里的慢时光
最让我着迷的是那个老水磨。它就建在室内的小水渠上,木轮子吱呀吱呀地转着,带动石磨缓缓碾着茶叶。水声潺潺,像是给整个空间配上了背景音乐。老板娘说,这水磨传了叁代人,现在虽然用电更方便,但她还是喜欢留着它。“听着水声喝茶,味道都不一样。”她说着,往紫砂壶里投了一撮新茶。
确实不一样。捧着茶杯,看着水流推动木轮,时间仿佛也跟着慢了下来。手机震动了几次,我都没急着去看。在这里,好像所有事情都可以等一等,放一放。
隔壁桌是两位老人,下棋的声音很轻。偶尔传来棋子落盘的脆响,很快又融进水声里。他们面前的茶已经泡了叁巡,谁也没急着续水,就那么慢悠悠地品着。
茶香里的闲话
“这茶是我们自己种的。”老板娘拎着铜壶走过来续水,“就在后山,不多,就够自己喝喝,送送朋友。”她说话的语气很淡,就像在聊今天的天气。但我听着,却觉得比那些包装精美的商业故事更打动人。
茶汤清亮,入口微苦,回甘却很长。我忽然想起小时候在外婆家,她也是用这样的粗陶碗给我泡茶。那时候不懂品茶,只觉得解渴。现在坐在这个绵竹水磨工作室喝茶,倒品出了些别样的滋味。
可能是环境使然吧。在这里,连呼吸都不自觉地变缓了。窗外的阳光透过竹帘,在茶桌上投下斑驳的影子。偶尔有风吹进来,带动门口的风铃叮当作响。
老板娘又去照看她的水磨了。她调整着水阀,让水流时急时缓。她说每批茶叶的性子不同,水磨的转速也要跟着调整。“太快了茶就碎了,太慢了又不出味。”这话听着,倒像是在说生活。
我在那儿坐了整个下午。茶续了五六次,味道渐渐淡了,但那份闲适却越来越浓。离开时,老板娘送我一小包茶叶:“拿回去试试,用山泉水泡最好。”
走在回家的路上,嘴里还留着那抹回甘。我在想,或许我们缺的不是时间,而是像绵竹水边茶室品茗这样的时刻。让生活慢下来,让心灵跟上脚步。那个水磨还在吱呀吱呀地转着,就像在提醒每个路过的人:慢一点,再慢一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