胶南附近500块钱的爱情,相似情感故事

发布时间:2025-11-02 19:47:35 来源:原创内容

那是个闷热的傍晚,我蹲在胶南老城区巷口的梧桐树下等阿亮。电线杆上贴着张泛黄的招工启事,旁边用红漆歪歪扭扭喷着"专业疏通管道",这场景像极了我俩初次见面的地方。

叁年前我刚被服装厂辞退,蹲在劳务市场门口发呆。有个穿褪色牛仔裤的小子凑过来:"姐妹,日结干不?搬快递箱,一天八十。"他就是阿亮。那天我们扛了十二小时包裹,最后他非要分我半个煎饼果子。"胶南附近就这样,钱少活累。"他咧嘴笑时,露出颗虎牙,"但总饿不死。"

五百块能买什么

后来我们常在造船厂后门的沙滩碰头。有回他神秘兮兮从兜里掏出个塑料袋,里面装着皱巴巴的五百块钱。"走,带你见世面去!"他带我钻进家招牌掉漆的碍罢痴,包厢沙发裂着口子,但他抱着话筒唱《海阔天空》时,眼睛亮得吓人。那晚我们分着喝了叁瓶青岛啤酒,他忽然说:"等攒够钱,咱也开家小店。"

其实在胶南这种地方,五百块钱能做的事不多。或许够租半个月的自建房,或许能买件过冬的棉袄。但那个夜晚,摇晃的霓虹灯下,这笔钱却让我们做了一小时的梦。

现在想起这些,路灯已经亮了。阿亮趿拉着拖鞋过来,手里拎着两罐啤酒。"厂里今天发工资。"他递给我一罐,"扣完社保还剩两千四。"我们碰了碰罐子,铝罐沁出的水珠顺着指缝往下淌。他忽然说起隔壁车间老张的事,那人老婆跟别人跑了,就因为对方在开发区买了套小户型。

这类相似情感故事在胶南不断重演。就像港区彻夜不息的塔吊灯光,明明看得见,却照不进我们住的铁皮房。

夜市街的栀子花

上个月生日那晚,阿亮带我去逛夜市。经过卖花摊时他停住脚,挑了半天选出支栀子花。卖花大婶非要十块,他硬是砍到八块。我把花别在耳后,香气混着烧烤摊的油烟味,变成种奇特的芬芳。他盯着我看了会儿,轻声说:"等以后..."话没说完就被路过的摩托车喇叭声淹没。

我知道他想说什么。就像我知道他床底下藏着建筑工程类的自考教材,书页边缘都被翻毛了边。有回他醉醺醺地抱着我说:"要是...要是能重来..."后面的话化作呼噜声,湿漉漉地硌在我颈窝里。

如今站在同样的巷口,啤酒罐已经见了底。他用脚尖碾着烟头:"下个月我跟船去南美,劳务公司说包吃住。"我点点头,铝罐在手里捏得咔咔响。这大概就是我们的结局,像潮水退去后留在沙滩上的泡沫,太阳一晒就没了踪影。

远处传来货轮汽笛声,悠长得像首挽歌。我转身时,听见他轻轻说了句:"那支栀子花...其实很配你。"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