揭阳100元3小时约,揭阳叁小时百元约
最近在本地论坛看到个挺火的帖子,标题就叫"揭阳100元3小时约,揭阳叁小时百元约"。刚看到时我还纳闷,这价钱在现在能约到什么服务?没想到往下翻发现,原来是个挺特别的同城活动。
组织者是个年轻茶艺师,在榕城区开了间小茶室。他设计的这个"叁小时约"其实是个潮汕工夫茶体验——100块钱包含叁小时茶艺教学,还能无限续杯凤凰单丛。这价格在商圈奶茶店可能就买四五杯奶茶,但在这里能坐在老厝天井里,慢悠悠品着蜜兰香,听主人讲关公巡城、韩信点兵的门道。
藏在巷子里的时间兑换券
我上周亲自去体验了一把。茶室藏在思贤路旁的老巷里,推门就闻到炭火香。茶艺师小陈边烫茶杯边说:"现在年轻人总说时间不够用,但花叁个小时刷手机转眼就过去了。我想试试用100块做道门槛,帮大家把零碎时间换成完整的生活体验。"
他这说法让我想起个有趣现象。现在满大街的奶茶店二叁十块一杯,大家排队买完端着就走。反倒这种需要坐下慢慢品的传统茶饮,用100元3个小时约的模式吸引了不少年轻人。坐在我旁边的女生说,这是她本月第叁次来:"比咖啡馆自习划算多了,这里的时间是黏的。"
炭炉上的水壶咕嘟作响,小陈演示如何让茶汤"玉液回壶"。有个细节很打动我——他准备了个沙漏,但不是用来计时,而是让客人观察细沙流动。"很多客人说,看着沙子会突然发现,原来叁小时能做这么多事。"
如今在揭阳,类似的百元约服务渐渐多了起来。有老裁缝铺推出叁小时裁缝课,教人缝潮绣手帕;还有木匠工作室让人亲手做红泥火炉。算下来都是每小时叁十来块的费用,却把消费变成了创造。
茶过叁巡,小陈说起个趣事。有对夫妻每周都来,丈夫最初嫌浪费时间,后来却迷上养朱泥壶。现在他手机里存着不同茶叶的转化记录,比记工作会议还认真。"可能我们缺的不是时间,是让时间变得有温度的方法。"小陈转动着茶杯,茶汤在白瓷里泛起金圈。
离开时我看了眼记账本,发现这大半年已有近千人体验过他的揭阳叁小时百元约。有人在备注栏写着:"在这里学会了等待水温下降,也学会了等焦虑情绪沉淀。"
榕树须垂在夕阳里,我想起小时候在揭阳老城区,街坊都爱在骑楼下泡工夫茶。如今这种百元约的模式,倒像是给快节奏生活开了扇侧门。它不卖商品,卖的是叁小时的时间形状——可以是茶香,是木屑,是针脚,总之不是屏幕里的像素点。
隔壁桌的年轻人正在商量下周末还来。他们发现这家茶室后,已经把同学聚会从碍罢痴转移到了这里。说在这里聊天,比在包厢里对着屏幕吼叫要真切得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