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营如何找学校里出来卖的,东营学校周边寻找途径
那个周末下午的偶遇
上个月我去东营找朋友,在他学校附近的小吃街等他的时候,碰见个挺有意思的事儿。隔壁桌坐着两个男生,正压低声音讨论着什么。断断续续听到他们在说什么“太难找了”、“根本不知道去哪儿买”,我原本以为是在讨论什么限量版球鞋。
后来朋友来了,一听就笑了:“他们八成是在找学校里同学自己做的小玩意儿。”他指着街道两旁,“其实这些东西就藏在我们眼皮底下,只是没人点破那层窗户纸。”听他这么说,我才恍然大悟。
在东营的大学城周边,确实存在着这样一个“隐形市场”。很多有想法的学生会在课余时间做些手工饰品、设计文化衫,或是接些摄影、翻译的活儿。不过他们很少大张旗鼓地宣传,更多是靠口碑在同学间传播。
校园里的隐藏线索
那么,如果想找到这些藏在校园里的宝贝,该从哪儿入手呢?我跟着朋友在石油大学和职业学院附近转了一圈,发现了几个很有意思的地方。
首先就是食堂门口的布告栏。你别看那些花花绿绿的海报好像很杂乱,仔细看就会发现,有些手绘的小卡片特别显眼。上面可能就画着几个可爱的动漫头像,下面留着微信号。“这种一般都是接绘画订单的同学,”朋友说,“他们不好意思直接写‘接单’,就用这种方式吸引懂行的人。”
再就是学校周边的奶茶店和书店。这些地方的墙上经常贴着学生自制的明信片、手工艺品,有时候就是一个简单的二维码,扫进去可能就是某个学生在卖自己设计的手机壳。
最让我意外的是,连学校里的快递点都成了“隐形市场”的一部分。很多学生会把自己做的东西拍照发在朋友圈或蚕蚕空间,然后通过快递点完成交易。你经常能看到快递点旁边放着些包装好的小包裹,上面贴着买家的姓名和电话。
线上渠道更直接
现在来说说更方便的线上渠道。几乎每个东营的学校都有自己的二手交易群,这些群里有时候会夹杂着一些学生自制的产物信息。
我翻看了一个将近500人的群,发现确实有不少学生在里面发自己做的产物。有个美术系的同学在接头像绘制,还有个文学院的女生在卖自己手工编织的钥匙扣。价格都不贵,而且看得出来都是花了心思的。
校园论坛也是个好去处,虽然现在用的人没以前多了,但上面经常能找到更详细的交易信息。比如我看到有个帖子在卖自制的手账本,楼主很详细地拍了制作过程的照片,让人特别放心。
最重要的是,通过这些线上渠道交易,双方都是同一个学校的,彼此之间有基本的信任。我朋友就说过:“在我们学校群里买东西,从来不用担心被骗,毕竟大家都在一个校园里抬头不见低头见的。”
需要注意的地方
说到这里,我觉得有必要提醒几句。虽然大部分学生之间的交易都很靠谱,但还是要有基本的判断力。
比如说,看到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东西,最好多问几句。有时候可能是学生清仓处理,有时候可能就是另有隐情。我听说过有人买到过所谓的“限量版”,后来发现其实就是普通货色。
再就是交易的时候,尽量选择公开场合。虽然学校里相对安全,但防人之心不可无。特别是金额比较大的交易,在食堂或者图书馆门口完成会更稳妥。
最重要的是要尊重这些学生的劳动成果。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,本身就很不容易。讨价还价可以,但别太过分,毕竟这些创作背后付出的心血,远不是那几十块钱能衡量的。
一个温暖的发现
那天傍晚准备离开的时候,我在石油大学南门附近的一家小咖啡馆,真的碰见了一个卖自制耳环的女生。她的摊子很简单,就是一张小桌子,上面摆着十几对耳环,都是她自己设计的。
和她聊天才知道,她是设计专业的大叁学生,做这些耳环既是兴趣爱好,也想赚点零花钱。“比去外面打工自由多了,”她笑着说,“而且能做自己喜欢的事。”
我买了一对星星形状的耳环,做工很精致,价格也比商场里便宜不少。临走时,她还送了我一个小收纳袋,说是自己用布料边角料做的。
回程的路上我一直在想,东营各个学校周边其实藏着很多这样的“小商家”。他们不张扬,不商业,只是安静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,等待懂得欣赏的人发现。也许下次你去学校附近逛逛,也会有意外收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