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山火车南站哪里有小巷子,附近有哪些小巷
佛山火车南站旁边的小巷子
刚出佛山火车南站那会儿,看着周围崭新的大楼和宽阔马路,还真有点懵。有位拖着买菜小推车的大姐看我原地转圈,主动问:"后生仔,系咪揵唔到路啊?"听到熟悉的粤语,我连忙点头。她笑着指向公交站后方:"穿过那个七彩儿童乐园,后面藏着好几条青石板路,我们每天买菜都从那儿抄近道。"
顺着大姐指的方向往前走,果然别有洞天。转过现代感的玻璃幕墙,仿佛跨进了另一个世界。叁辆并排都嫌挤的窄巷里,晾衣绳在头顶交错成网,刚洗好的衬衫还滴着水珠。穿人字拖的房东阿姨正站在梯子上换灯泡,看见生面孔也不惊讶,用带着水口话口音的普通话打招呼:"来找人的?这巷子导航上都搜不到的。"
最让人惊喜的是巷子里的美食。有位头发花白的爷爷每天下午叁点准时开火,专做布拉肠粉。他的石磨摆在巷口,米浆都是现磨的。有次我忍不住问:"阿伯,你这手艺怎么不开门店?"他边拉肠粉边说:"后生时在茶楼做了叁十年,现在租个巷子口,街坊吃得开心就得啦。"蒸笼掀开时白雾腾起,裹着米香的热气能飘出二十米远。
巷子深处藏着不少老手艺人的店铺。改裤脚的陈师傅在这做了十五年,墙上挂满各种颜色的线轴。有次我带西装去改,他捏着布料端详半天:"这料子好,我帮你把线迹做密些,保管看不出改过。"他脚踩缝纫机的嗒嗒声,和巷口肠粉店的叫卖声混在一起,竟出奇地和谐。
天黑后的巷子另有一番景象。傍晚六点开始,各家厨房飘出不同的香气。二楼传来炒菜声,叁楼阳台有人浇花,水滴落在楼下遮雨棚上噼啪作响。有户人家把电视声音开得很大,正在放粤剧《帝女花》,婉转的唱腔在巷子里回荡。住在七楼的年轻夫妻抱着婴儿下楼散步,遇见熟人便站在巷口聊育儿经。
这些藏在现代化车站背后的小巷子,就像城市的毛细血管。虽然不如主干道光鲜亮丽,却承载着最鲜活的生活气息。每次从高铁站出来,我都要特意绕到巷子里走一走。听听麻将牌的碰撞声,闻闻各家窗户飘出的饭香,整个人才觉得真正回到了佛山。
记得有回遇到个摄影爱好者,举着相机在巷子里转悠。他跟我说:"这些老巷子估计再过几年就要拆了,得多拍点照片留念。"但我倒觉得,只要还有街坊每天在这里买菜、聊天、做饭,这些连接着佛山火车南站的小巷子就会一直充满生机。毕竟再现代的城市,也需要些留着烟火气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