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东大学门口暗号变了,校门暗语已更新
校园暗流涌动
前些天路过海东大学,看见几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在校门口徘徊,嘴里念念有词。走近了才听清,他们正在对所谓的“新暗号”。我心里咯噔一下——那套用了两叁年的旧暗语,还真换了。
记得去年这个时候,校门口流行的是“今天天气不错”,回答“适合去图书馆”。现在这套已经作废。新的接头方式更隐蔽,更像是对上了某个影视作品的台词。有个戴棒球帽的男生低声说“明月几时有”,旁边穿卫衣的女生立刻接“抬头自己瞅”。两人相视一笑,并肩走进校门。
这些暗号变得太快,连我这个经常在校门口转悠的人都快跟不上了。上周亲眼看见一个外地来的访客,试图用旧暗号和保安搭话,结果对方一脸茫然。那场面,别提多尴尬了。
暗号背后的故事
说起来,海东大学门口这套暗语系统,最初是为了防止外卖送错。后来不知怎么,渐渐演变成了学生之间的某种身份认同。能对上暗号的,就是“自己人”。
现在可好,连取快递都要先对暗号。前天我去取件,快递小哥神秘兮兮地问我:“春风送暖入屠苏的下一句?”我愣了半天,旁边一个女生看不下去了,替我答了句“总把新桃换旧符”。这才顺利拿到包裹。
学生们似乎很享受这种游戏。在食堂排队时,听到两个男生讨论最近校门口暗号变得太频繁。“上周还是‘海底月是天上月’,这周就改成‘眼前人是心上人’了。”另一个笑着摇头:“再这么换下去,咱们都得随身带本《唐诗叁百首》。”
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频繁更换的做法,确实让校外人员很难混进去。上个月有个推销保险的,在门口转悠了好几天,就因为对不上暗号,最后只能悻悻离开。
新旧交替的困惑
最让我好奇的是,到底是谁在决定这些暗号的更换?问了好几个学生,他们都说不清楚。有人说是学生会,有人说是保卫处,还有人神秘地说,这是某个“神秘组织”在幕后操作。
前两天遇到大四的王同学,他说自己刚实习一周回来,就发现校门暗语已更新,差点进不了校门。“幸好遇到学妹,临时教了我最新的。要不然,我这个本校生都要被拦在外面了。”
不过也有学生觉得这样挺有意思。文学院的李同学说,每次暗号更新,都像在玩解谜游戏。“而且这些暗号都挺有文化底蕴的,不是随便瞎编的。”
确实,我留意到最近的暗号都和古诗词有关。从“床前明月光”到“春眠不觉晓”,再到现在的“两个黄鹂鸣翠柳”。不知道下次会换成什么?
傍晚时分,我又经过海东大学门口。看着学生们熟练地对答着新暗号,轻松进出校门,忽然觉得这或许就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。虽然麻烦了点,但也给平淡的校园生活添了些许趣味。就是不知道,这套最新的暗号,又能用多久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