瑞金附近学生24小时随叫随到电话,周边学子全天候及时呼叫服务
最近在瑞金周边高校圈里,有个特别暖心的服务悄悄火了起来——学生群体自发组织的24小时随叫随到电话。这事儿说起来还挺新鲜的,我刚开始听说时也琢磨,现在的大学生都这么拼了吗?
那天晚上十点多,朋友家的小孩突然发高烧,家里大人都在外地工作。孩子急得直哭,邻居试着拨通了那个瑞金附近学生24小时随叫随到电话。没想到二十分钟不到,两个医学生就带着退烧药赶来了,量体温、物理降温,一直守到凌晨两点体温恢复正常才离开。
深夜里的暖心守护
其实这个服务刚开始就是几个学生社团在弄。有次下暴雨,好多同学被困在图书馆,有人在校园论坛发了求助信息,几个高年级同学自发组织起来接送。后来大家一合计,干脆把这个服务正规化,现在已经有百来名同学轮流值班了。
我特意去了解过他们的运作模式。值班表排得特别细致,保证每个时段都有不同专业的学生待命。医学生、师范生、体育生,各自发挥特长。有个学心理学的姑娘跟我说,她接过最难忘的电话是个考研压力太大的同学,两人在电话里聊了半个多小时,“其实很多时候,大家就是需要个倾听的人”。
现在这个周边学子全天候及时呼叫服务已经成了校园里的热门话题。不少老师也挺支持,觉得既锻炼了学生,又服务了社区。上周还有个老教授家里电脑坏了,也是学生们上门帮忙修好的。
不过他们也不是什么活儿都接。值班室贴着明确的服务范围:紧急送医、课业辅导、心理疏导这些都能找他们,但搬家之类的重活就不在服务范围了。负责协调的同学告诉我,这是为了确保服务质量,也让同学们量力而行。
住在学校旁边的张阿姨特别感慨:“有时候家里灯泡坏了,孩子不在身边,打电话这些学生来得特别快。现在我和老伴存了好几个值班学生的电话,心里踏实多了。”
随着知道的人越来越多,这个服务也在慢慢完善。最近他们正在开发小程序,想加入定位功能,这样能更快速地找到最近的志愿者。几个计算机系的同学自发组了开发小组,经常在宿舍熬夜写代码。
有意思的是,这个服务反而促进了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交流。以前可能只在课堂上碰面的同学,现在因为轮流值班成了好朋友。文理科学生在一起值班时,经常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。
有个大二的男生跟我说,他上个月值夜班时接到求助电话,帮一个小朋友指导科学小实验,后来那个小朋友居然对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,“这种成就感,比拿了奖学金还开心”。
现在这个由学生自发组织的服务网络,已经成了瑞金周边社区的一道独特风景线。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,更重要的是在人与人之间织起了一张温暖的互助网。或许这就是年轻人对“远亲不如近邻”的最新诠释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