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拉山口修车品茶蚕蚕群,阿拉山口汽修茶友群
你说这事儿巧不巧,我上周车子在阿拉山口抛锚,正发愁呢,路边修理厂的张师傅叁下两下就给弄好了。等着取车的时候,他泡了壶正山小种,我们就在满是机油味的车间里边喝边聊。这一聊才知道,他们这群跑运输的老师傅,早建了个阿拉山口修车品茶蚕蚕群。
这个群可真有意思。白天群里静悄悄的,偶尔跳出几条“明天谁的车要保养”“求推荐防冻液牌子”。可一到晚上八九点,群里就热闹起来了。跑长途的司机陆续到了驿站,修车师傅们也下了班,手机叮叮咚咚响个不停。老刘发了张刚到的凤凰单丛,陈哥马上问能不能留两泡。有人吐槽今天遇到个难修的故障,底下立刻冒出好几条语音,你一言我一语地出主意。
茶水里的门道
刚开始我还纳闷,修车和品茶这两件事怎么扯到一块儿的?在群里待久了才明白,这里头的道理深着呢。修车要耐心,品茶更要耐心。王叔有句话说得特别在理:“拧螺丝就像泡茶,劲儿使大了要滑丝,劲儿小了又拧不紧。”他们还真研究出了一套“修车品茶经”——检修发动机时适合喝岩茶,力道足;调试电路时该喝龙井,心思得细。
去年冬天那场大雪你还记得吧?群里小赵的车坏在半路上,他在群里发了定位。当时已经晚上十点多了,老李二话不说,拎着工具包就出门。等车修好,小赵从后备箱拿出随身带的茶具,两个人在零下二十度的寒风中,就着保温杯里的热水泡了壶普洱。老李后来在群里说,那口热茶喝下去,比啥都暖和。
现在这个阿拉山口汽修茶友群都快成司机们的第二个家了。谁从福建带了新茶,肯定要在群里喊一声;哪家修理厂最近有空位,马上就能得到回复。前两天还有人提议,等开春了组织次线下茶会,地点就选在张师傅的修理厂院子里。你说这主意咋样?反正我已经报名了,到时候带上今年新收的铁观音,让这些整天和方向盘打交道的老哥们也尝尝鲜。
有时候想想,生活就是这样,总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找到志同道合的人。就像这个群里的朋友们,原本素不相识,却因为车轮和茶叶走到了一起。你在阿拉山口跑运输要是遇到什么麻烦,不妨也来这个群里问问,没准儿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,顺便还能喝上一杯热茶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