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平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,开平品茶大赛精选工作坊
走进开平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的院子,一股清雅的茶香就飘了过来。几个老师傅正围着竹筛子挑选茶叶,那种专注劲儿,就像在给自家闺女挑嫁妆似的。
穿深蓝布衣的李师傅抬头看见我,笑着招招手:“来尝尝这批新到的凤凰单丛?刚焙好的。”他拎起陶壶往盖碗里注水,热气裹着蜜兰香瞬间弥漫开来。
茶叶里的讲究
原来选茶有这么多门道。我学着李师傅的样子对着光看叶底,发现有的茶叶带着暗红边,有的则通体青绿。“这叫红镶边,”他指着茶片说,“做青到位的铁观音才有的标记。”旁边负责评审的陈姐接过话头:“我们在开平品茶大赛精选工作坊培训时,光辨香气就要学叁个月。”
桌上摆着二十多个白瓷杯,每杯泡着不同山场的茶汤。我试喝了一口,舌尖先感到微苦,接着喉头泛起甘甜。“像不像人生?”李师傅眯着眼睛笑。
窗外传来压制茶饼的咚咚声,老师傅们正在用石模手工压制普洱茶。那个专注的神情,让人想起老木匠打磨家具的样子。
茶香飘过的日子
午后来了位收藏家,想找些稀有茶品。工作室的年轻人搬出几个陶罐,开罐时连动作都格外轻柔。当九十年代的陈年普洱露出真容时,那股沉稳的药香让众人都静了下来。
“好茶会说话。”李师傅轻声说。他转头带我去看萎凋房,满屋子青叶正在竹匾上静静呼吸。控制温湿度的老师傅在这儿守了整夜,眼下还带着熬夜的痕迹。
快离开时,遇见来送样的茶农。竹筐里的茶叶还沾着晨露,负责验收的姑娘抓一把在手里捻了捻,又凑近闻了闻,随即露出满意的笑容。那种对品质的挑剔,倒让我想起挑西瓜的老行家——拍拍敲敲,好坏心里早有了数。
暮色渐浓,工作室亮起暖黄的灯。评审组的茶杯还冒着热气,看来今晚又要挑灯夜战了。我揣着李师傅包的茶样走出门,回头望见窗纸上晃动的人影,忽然觉得这寻常的灯火,照着的却是通往千年茶香的道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