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山喝茶上课资源群,乐山品茶学习交流群
乐山这座城,除了大佛和美食,最近在本地人的朋友圈里,悄悄流传着一个特别的“组织”——乐山喝茶上课资源群。说来也挺有意思,我第一次听说这个群的时候,还以为是教人怎么泡茶的。
那天在岷江边上的茶馆,碰见一位老朋友,他神神秘秘地掏出手机对我说:“你还在为找不着靠谱的家教发愁?加这个‘乐山品茶学习交流群’试试。”我当时就乐了,喝茶就喝茶,怎么还和学习扯上关系了?
群里的热闹景象
抱着半信半疑的心态,我进了群。这才发现,群名里的“喝茶上课”还真不是随便说说的。群里每天都挺热闹,但聊的既不是茶叶品种,也不是茶道艺术。早上七点多,就有人发问:“初叁数学,周末能上课的老师有吗?孩子在重点班有点跟不上。”没过几分钟,下面就好几条回复:“认识一位实验中学的老师,时间排得开吗?”“我孩子之前在王老师那里补过,效果不错,推你微信?”
下午时段就更活跃了。有位妈妈发语音说,孩子英语口语太弱,想找个外教。很快有人分享经验:“老城区有家机构不错,不过价格偏高。其实可以试试线上外教,我女儿上了半年,现在敢开口了。”这种实实在在的分享,在群里随处可见。
有意思的是,大家聊着严肃的教育话题,氛围却像在茶馆里闲聊一样轻松。有时遇到难题,还会有人说:“别着急,慢慢找,好老师就像好茶,需要耐心寻。”这种带着生活气息的安慰,让找资源这个过程少了几分焦虑,多了几分温暖。
一个真实的转变
想起邻居张姐,她为儿子小升初的事愁了半年。孩子偏科严重,数学总是拖后腿。张姐跑了好几家培训机构,不是价格太高,就是时间不合适。后来在乐山喝茶上课资源群里,她找到了一位刚退休的数学老师。
那位老师住在老小区里,家里布置得像个小型书屋。每次上课,先泡一壶茉莉花茶,和孩子聊十分钟天,再开始讲课。说来也怪,孩子以前一见数学就头疼,现在每周都盼着去老师家。用张姐的话说:“不只是补课,更像是去长辈家做客,顺带把知识学了。”两个月后的期末考试,孩子的数学破天荒地考了九十多分。
这种转变让我想起,好的教育也许就该这样——不只是在教室里正襟危坐,也可以是在茶香中自然而然地发生。
现在这个乐山品茶学习交流群已经满员了,又开了二群叁群。每天依然有很多家长在群里交流信息,分享经验。有人在群里找到了合适的钢琴老师,有人找到了靠谱的书法班,还有人组织起了读书会。这个群就像乐山城里的一个教育集市,人来人往,各取所需。
偶尔我也会想,为什么这样一个群能在乐山火起来?大概是因为,它用最接地气的方式,解决了家长们最实际的问题。不需要华丽的广告,不需要复杂的流程,就像在茶馆里遇到熟人,随口一问,就能找到靠谱的线索。这种朴素而有效的方式,或许正是它生命力所在。
周末的午后,我又去了江边那家茶馆。邻桌几位家长正在聊天,隐约听见他们在说:“你家孩子那个作文老师,是在那个群里找到的吗?”我微微一笑,端起茶杯,心想:这乐山喝茶上课资源群,倒真成了这座城市里,一道独特的教育风景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