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原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,相似称谓的别样称呼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21:41:46 来源:原创内容

一个外号的诞生

在开原大学城附近读书或生活过的人,大概都对“炮楼”这个称呼不陌生。我第一次听到的时候,愣了一下,脑子里立刻浮现出战争片里那些孤零零的圆形高塔。这跟咱们这充满活力的大学城周边,有什么关系呢?后来待久了,才慢慢咂摸出点味道来。

这片的建筑,说起来也挺有意思。因为地价和历史的缘故,早年盖了不少筒子楼。这些楼啊,外观方方正正,像一个个竖起来的火柴盒,楼层不高不矮,窗户密密麻麻地排列着。从远处看,可不就像电影里的那种炮楼嘛!不知道是哪个有才的学生先开的头,这个形象又带点戏谑的称呼——“炮楼”,就这么在学生中间传开了。它指的,就是大学城周边那些独具特色的学生公寓和民居。

你可能会想,叫“炮楼”多难听啊。但其实在学生嘴里,这个词儿没什么恶意,反倒有种亲切的调侃。就像给好朋友起外号一样,越是熟,外号可能越是“不堪入耳”。“炮楼”这个称呼,恰恰成了学生们集体记忆的一个符号,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。一说“我住那边炮楼”,对方立刻就能心领神会,哦,是自己人。

别样的称呼,同样的烟火气

当然,一个地方怎么可能只有一个名字呢?除了“炮楼”这个主流叫法,我还在不同场合听到过一些别的称呼。有的同学管它叫“碉堡”,这算是“炮楼”的一个近亲,意思差不多,都带着点对其独特外观的描述。还有更直接的,根据楼体的颜色,叫“红楼”或者“灰堡”。

这些林林总总的称呼,虽然字面不同,但指向的都是同一个地方,同一种生活。白天,这些“炮楼”静悄悄的,学生们都去上课了。可一到傍晚,那就完全换了副景象。楼下的小吃摊开始冒起热腾腾的烟火,炒饭的、烤串的,香味能飘出老远。楼里灯火通明,传来各种声音:有练习乐器的,有组团打游戏的喧闹,还有为期末考试熬夜背诵的轻声细语。

生活在这里,条件或许简单了些,但那份热闹和生气,是别处比不了的。你想啊,一栋楼里,可能住着好几个学校、不同年级的学生。大家在楼道里碰见,在水房打水时聊上几句,很容易就熟络起来。这种密集的居住环境,反而催生出一种特别的社区感,一种“抱团取暖”的温暖。

所以说,无论是叫它“炮楼”,还是叫它“碉堡”或者别的什么,这些称呼背后,都是那段青春的缩影。它不指代某一个具体的建筑,而是一个区域,一种氛围,一段回忆。关键词“学生公寓”是它官方或书面上的名字,但“炮楼”和它的相似称谓,才是真正活在大家嘴里的、带着体温的称呼。

现在再路过那片区域,看着那些被称作炮楼的建筑,心里总会泛起一种特别的感觉。它们见证了无数人的青春,收纳了数不清的欢笑、汗水和一点点成长的烦恼。这个名字,估计还会一届一届地传下去,成为每一届学生共同的秘密暗号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