界首品茶喝茶工作室,界首茶道品茗工作室
界首这座小城的生活节奏总是慢悠悠的,街角那家「界首品茶喝茶工作室」的木牌子被雨水洗得发亮。推门时铃铛叮咚一响,穿棉麻衫的茶艺师正往青瓷壶里注水,热气带着兰花香扑到脸上。
“今天刚到的高山乌龙,要不要试试?”她拎起壶的手法很特别,手腕轻轻一转,琥珀色的茶汤就落进了茶杯里。我学着用叁根手指托起杯,舌尖先尝到淡淡的奶香,咽下去后喉头却泛起蜜糖似的回甘。隔壁桌的老茶客眯着眼笑:“在这家界首茶道品茗工作室呆久了,连白开水都能喝出甜味来。”
茶汤里有山水
工作室的玻璃罐里装着各地寻来的茶叶,封口的标签上手写着采茶日期。最让我好奇的是架子上那饼老白茶,用笋壳包着像个小胖墩。茶艺师敲茶饼时特别小心,她说这茶在界首品茶喝茶工作室藏了十二年,刚来时还带着山里的青涩气,现在打开棉纸,能闻到晒透的枣香。
午后阳光斜斜照进茶席,她把公道杯举到光线里:“你看,这茶汤亮得像琥珀。”我们慢悠悠喝了七泡,茶味从枣香变成药香,最后竟泛起薄荷般的凉意。她擦着茶海上的水痕说:“好茶自己会讲故事,你只管听就好。”
盖碗里的功夫
常来界首茶道品茗工作室的人都知道,周四晚上总有位老师傅来教盖碗技法。他总先让人用手心捂热空盖碗:“瓷器有记忆,记得住掌温才泡得出魂。”我第一次学“关公巡城”,茶壶抖得像个筛子,老师傅却夸手腕悬得稳:“别慌,茶叶在水里翻身也要时间的。”
后来发现盖碗确实认人,用顺手的那个总是更贴合掌心。有回冲泡陈年普洱,老师傅让我注意听注水声:“水撞在碗壁上是钟鸣,流过茶叶是溪响,收水时得像春风回头。”那天茶汤特别醇厚,他笑着指指茶席:“你看,连公道杯都高兴得冒汗呢。”
现在路过工作室总会多看两眼橱窗,那些茶具在暖光下像在呼吸。上次遇见个年轻人带着父母来选茶,说父亲退休后总念叨要找个能安静喝茶的地方。茶艺师端出叁只不同泥料的紫砂杯,热水淋上去时,朱泥杯唱得最欢快。
暮色染红青石板时,工作室里飘出铁观音的凤凰尾韵。茶艺师正在教新来的客人闻香,教他们分辨火工香与品种香的区别。窗台上晒着的柚子花落在茶盘边,被小心捡起来埋进茶罐里——她说这样存起的秋茶,明年春天会有意外的清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