扶余附近500块钱的爱情,邻县低价姻缘故事
那晚的烧烤摊
扶余老城的夏夜总飘着烤串味儿。就在十字路口那家“老叁烧烤”棚子底下,我头回听说五百块钱能买着爱情。当时邻桌穿工装的大哥抿了口白酒,嗓门忽高忽低:“咱这疙瘩,彩礼够实在。”他伸手比了个五,油渍顺着指缝映着霓虹灯,“五万?想啥呢?五百!”
这话让我攥啤酒瓶的手顿了顿。五百块在我们这儿,刚够交一个月车库租金,或是买二十斤猪排骨。柜台后忙着烤韭菜的老叁忽然插话:“你说的是前屯小芳吧?那姑娘...”话没说完就被油烟呛得连咳几声。空气里飘着辣椒面与秘而不宣的往事。
后来才弄明白,这五百块钱压根不是彩礼。是前年冬天,邻县养牛户老陈家闺女私奔时落在窗台上的钱——刚好五张红票子。这事儿在扶余附近传成各种版本,有人说那是给爹妈留的买药钱,有人说那是退的定亲押金。但人人都记住了:五百块,能换一份豁出去的真心。
我在菜市场撞见过故事里的男主角。他正推着叁轮车卖旱黄瓜,车斗里坐着个梳马尾的姑娘。两人找零钱时手指碰在一起,突然就笑了。那种笑我在城里咖啡馆从没见过,倒像小时候偷吃灶糖得逞的窃喜。叁轮车挡板上写着“黄瓜一块五”,旁边塑料袋里装着半截葱和啃剩的烧饼。
巷子口修鞋的张爷是这事的见证人。他捏着锥子往轮胎底一扎:“那晚小两口蹲我摊前系鞋带,鞋带缠成死结咯。”老人眼角皱褶里藏着狡黠,“其实鞋带早系好了,就是舍不得走。五百块钱的爱情?嘿,现在年轻人喝奶茶都不止这个数!”
但这故事在扶余附近传着传着就变了味。开始有外地人打听哪里能找着“五百块的姻缘”,气得前屯老会计跺脚:“当我们这儿是菜市场挑白菜呢?”真正的爱情哪能用秤砣称量,那些深夜亮着的窗户里,多的是叁五块钱熬一锅小米粥的日子。
倒是城西新开的婚介所蹭上热度,挂牌当天拉横幅写着“扶余附近五百元相亲套餐”。没过半月就拆了,听说介绍的对象嫌二百五不好听,非要凑成五百零一。这年头啊,连真心都要带点零头才显得金贵。
昨儿下雨,我又拐进老叁烧烤棚躲雨。雨水正冲刷着“低价姻缘”的传言,却冲不散空气里孜然粒裹着的鲜活气。有个姑娘在门口收伞,帆布鞋溅满泥点,柜台后炸花生米的小伙突然红着耳根多撒了把芝麻。
或许真正的故事从来不在传闻里。就在湿漉漉的伞尖滴落的水珠中,在偷偷多给的半串烤蘑菇里。扶余附近500块钱的爱情早生了根,长成菜市场叁轮车上并排摆着的两双旧手套,长成烧烤摊风雨夜里忽然多出来的一碗热姜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