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湖快餐品茶工作室,洪湖简餐茗茶工作坊
那天路过城东老街,突然看见“洪湖快餐品茶工作室”的招牌在梧桐树影里若隐若现。说来也巧,隔了不到百米还有个“洪湖简餐茗茶工作坊”,这两家店名像双胞胎似的,倒让我这个老茶客挪不动步了。
推开工作室的玻璃门,穿亚麻衫的姑娘正在茶台前冲凤凰单丛。她不像在泡茶,倒像在弹古筝——关公巡城时手臂划出的弧度,韩信点军时手腕轻巧的叁起叁落,整套动作带着说不出的韵味。我盯着青瓷杯里金黄的茶汤发愣,她笑着递来一杯:“先生尝尝,这是今年春茶。”
茶香里的市井烟火
原以为这样的地方该是正襟危坐的,没想到隔壁桌几个大叔竟在就着藕夹喝茶。咬开酥脆外皮的咔嚓声,混着茶香飘过来,倒让人想起小时候外婆家的灶台。老板说他们这儿最早是做快餐的,后来老客人总想饭后喝杯茶,这才慢慢添了茶台。“现在好了,中午来份盒饭配毛尖,晚上约朋友吃简餐喝岩茶,都成附近写字楼的固定节目了。”
正说着,后厨飘出青椒肉丝的香气。说来有趣,别的茶室讲究檀香氤氲,这儿倒好,茶香混着饭菜香,反而生出种踏实的温暖。穿西装的小伙子埋头扒完最后几口饭,不慌不忙续上第叁泡普洱,手机那头还在催方案,他却对着茶海笑了笑:“急什么,喝完这杯思路更清楚。”
转身走进斜对面的茗茶工作坊,装修风格截然不同。原木茶架占满整面墙,但角落电磁炉上煨着的排骨汤正咕嘟作响。系围裙的茶艺师刚给客人演示完如何闻香,转身就从保温柜取出份蒸蛋。穿校服的女孩趴在茶桌写作业,手边摆着吃空的便当盒,她妈妈轻声提醒:“先把桂花乌龙喝完再写,解腻。”
杯中的生活滋味
坐在两家店中间的花坛边上,我看着人们在不同招牌下进出。快餐店里的茶客,工作坊里的食客,界限早就模糊了。穿工装的大哥端着保温杯来打茶,说是代替饮料;打扮时髦的姑娘提着外卖盒进工作坊,说要用好茶“洗洗胃”。
忽然明白这两家为何能隔街相望却相安无事。现代人既要效率又要品质,洪湖快餐品茶工作室用饭菜香软化茶的清高,洪湖简餐茗茶工作坊用茶汤洗去快餐的仓促。就像那个总来光顾的设计师说的:“哪分什么饭点茶时,饿了吃饭渴了喝茶,日子不就该这样过?”
暮色渐浓时,两家店的灯光都亮了起来。工作室里飘出炒菜的镬气,工作坊传来茶壶的呜咽。外卖骑手在两家店之间穿梭取餐,偶尔会有客人拎着工作室的炒河粉走进工作坊,或是端着工作坊的茶具到工作室添水。茶香与饭香在巷子里交融,恍然觉得,这寻常街角盛放的,恰是中国人最朴素的生活智慧——再忙的日子,也要留出品味生活的余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