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旧做服务的小巷子,个旧服务巷弄风情

发布时间:2025-11-02 10:10:50 来源:原创内容

那天夕阳西下,我漫无目的地拐进了一条窄窄的巷子。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,两旁的斑驳墙壁上爬着些青藤。巷口有个补鞋的老爷子,正就着最后一点天光忙活手中的活计。再往里走,能听见隐隐约约的炒菜声,还有谁家飘出来的米饭香。

这条巷子藏着不少小铺子。第一家是裁缝店,老板娘四十来岁,总低着头踩缝纫机。有人拿着改腰身的裤子进来,她抬头笑笑,接过衣服比划两下,叁两句话就说清楚怎么改最合适。隔壁是家剃头铺,老师傅用的还是那种老式推子,但来的都是十几年的老街坊。他说在这条巷子做服务叁十年了,巷子里的人都认识。

巷子里的手艺与人情

往前走几步,有家不起眼的锁匙铺,老师傅戴着一副老花镜,能在几分钟内配好一把钥匙。我问他生意怎么样,他慢悠悠地说:“够吃够喝就行,街坊邻居都习惯来我这了。”他说这话时,手里的活儿也没停,那专注的神情,仿佛在雕琢什么艺术品。

最让我印象深刻的,是巷子深处的那家修补店。老板什么都能修——漏水的壶,不走的钟,甚至小孩子弄坏的玩具。我去的时候,他正在修一把旧藤椅,手指灵活地穿插着新的藤条。“现在这样的手艺人不多了,”他头也不抬地说,“但这些东西修修还能用很久。”

天色渐渐暗了,巷子里亮起了温暖的灯光。这些做服务的小巷子,这些不起眼的小店,构成了个旧这座城市独特的服务巷弄风情。它们没有华丽的招牌,没有夸张的宣传,就那么安静地待在巷子里,等着需要的人找上门来。

我想,这条巷子之所以让人感到亲切,大概是因为这里的服务都带着温度。老板们不急着做成生意,反倒愿意和你聊上几句。他们记得老顾客的喜好,知道谁家的孩子今年考上了大学,谁家老人最近身体不太好。这种人情味,是大商场里找不到的。

夜幕完全降临,我慢慢走出巷子。回头望去,那些温暖的灯光还在亮着,像是对往昔岁月的一种温柔坚守。这条个旧做服务的小巷子,这条充满服务巷弄风情的巷子,它不仅仅是一条街,更像是一座城市的记忆,一种正在慢慢消失的生活方式。

也许再过些年,这样的巷子会越来越少。但至少现在,它还在那里,等着明天太阳升起,继续它的故事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