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州足浴店为什么只吹不做,为何光说不练
这事儿说来挺有意思的,最近总听街坊邻居念叨定州几家足浴店,广告打得那叫一个响亮。门口横幅红艳艳的,宣传单雪花似的飘,说什么“帝王级享受”“专业技师团队”,可真走进去体验过的老顾客都在摇头。
老张前天蹲在小区门口抽烟,扯着嗓门说:“充了五百块会员卡,去了叁回,每回都说王牌技师在忙。最后来个学徒,按得我脚底板生疼。”他弹了弹烟灰,“你说这定州足浴店为什么只吹不做呢?宣传单上写的什么中药泡脚,结果端来半盆温吞水,飘着两片生姜。”
光鲜宣传背后的落差
我特意去转了几家店,门面确实装修得金碧辉煌。玻璃门上贴着二十多项服务项目,从传统足疗到泰式按摩应有尽有。可仔细看那些价目表,很多项目后面都跟着小字“需提前预约”,而预约时十有八九会被告知“该项目暂不可用”。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大家要说定州足浴店为什么只吹不做了。
有个戴眼镜的年轻经理苦笑着解释:“现在租金涨得厉害,不把项目写齐全点,客人连门都不进。”他搓着手说,“其实我们也在培训技师,但熟练的都往大城市跑……”这话听着在理,可站在消费者角度,谁愿意当那个被糊弄的冤大头呢?
城南李大姐说得更直白:“他们总说在改进在改进,这都大半年过去了,为什么光说不练?要是把印传单的钱拿去请个好师傅,生意早做起来了。”她这句话,倒是点出了问题的要害。
信任就像温泉水,凉了再热就难了
其实街边这些店铺的困境大家都懂。人工贵、成本高,生意难做。但顾客的眼睛是雪亮的,一次体验不好,可能还会给机会;两次叁次还是老样子,心里那杆秤就歪了。现在经过那几家店,经常看见店员坐在空荡荡的大厅里玩手机。
有个从业十多年的老师傅悄悄告诉我,这行最讲究口碑。“你给客人按舒服了,他下周还带朋友来。现在很多老板舍不得在技术上下功夫,尽琢磨怎么搞噱头。”他指了指对面新开的店,“那家开业时搞‘充一千送五百’,现在也没见几个回头客。”
这话让我想起小时候镇上的剃头师傅,从不在门口挂招牌,可客人总是排着队。他常念叨:“手艺是吃饭的家伙,耍花枪不如练真功夫。”现在想想,这话放在今天依然在理。
或许这些店铺该停下那些虚头巴脑的宣传,老老实实把基础服务做好。哪怕先把最简单的足底按摩做到位,让客人觉得这钱花得值。毕竟脚底板上的穴位不会骗人,手上的力道做不得假。什么时候顾客走出门时觉得浑身轻松,什么时候这生意自然就红火了。
看着暮色中亮起的霓虹灯箱,忽然觉得,这些店铺与其整天琢磨新口号,不如沉下心来想想:为什么光说不练这个标签,是怎么一步步贴到自己身上的?当第一批顾客开始用脚投票的时候,改变或许就该开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