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河口学生300块钱随叫随到,随时服务只需叁百元
这几天在梅河口的朋友圈里,总能看到这么一句话:“梅河口学生300块钱随叫随到”。第一次看见的时候,我正蹲在路边等公交,手机屏幕的光刺得眼睛发酸。心里咯噔一下,这是啥情况?现在学生们的课余生活,已经发展到这种模式了吗?
后来跟几个本地学生聊了聊,才发现这事儿跟我想的还真不一样。人家说的“梅河口学生300块钱随叫随到”,压根不是啥灰色交易,就是一群勤工俭学的年轻人,凑在一起接点零活儿。你说你要是家里水管漏了,柜子要组装,或者临时需要个代驾,在微信上喊一声,真就有学生骑着电动车过来帮忙。价格也实在,叁百块封顶,复杂的活儿还能再商量。
这叁百块到底花在哪儿了
我认识个小李,是梅河口大学大叁的学生。他上周刚帮人搬了家,从五楼到一楼,来回跑了十几趟,收了人家280块钱。“比找搬家公司便宜多了,”他说,“而且我们动作轻,不会磕着碰着。”他掰着手指头给我算:电动车充电五块,买手套和水十块,剩下的才是赚的。一个月接这么四五单,生活费就有着落了。
另一个姑娘小张则专门做代排队。医院挂号、网红餐厅订座,她都干。“有时候凌晨四点就得去排队,”她笑了笑,“但总比伸手向家里要钱强。”她最近最得意的一单是帮一位阿姨排了整整六小时的队,就为了买那家刚开的点心铺子的蛋黄酥。阿姨要多给她钱,她没要,就收了说好的二百。
说起来,这个“梅河口学生300块钱随叫随到”的服务范围还挺广。除了这些,还有帮忙遛狗的、辅导小学生写作业的、甚至还有帮忙去菜市场砍价的。你说稀奇不稀奇?
随叫随到的另一面
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“随时服务只需叁百元”的模式,也不是人人都叫好。有个学生跟我说,他接过一单,大半夜的被叫去碍罢痴接一个喝醉的客人。到了那儿才发现,包间里烟雾缭绕,酒瓶子倒了一地。他硬着头皮把人扶上车,送回小区,又帮着按门铃,折腾到凌晨两点多。回到家,躺在床上却睡不着:“下次这种活儿,给五百我也不接了。”
还有个女生遇到过更气人的事。说好去帮忙打扫卫生,结果雇主让她擦外面窗户。她站在十几层的阳台上,腿都在发抖。“那时候才明白,这叁百块钱不好赚啊。”
但大多数时候,这些学生还是挺有原则的。危险的、违法的、超出能力范围的活儿,给再多钱也不接。他们之间有个微信群,谁接到奇怪的订单,都会在群里问问。“大家互相提醒,比一个人判断要强。”
现在这个“梅河口学生300块钱随叫随到”的服务,在本地已经小有名气了。不少阿姨伯伯都存了负责人的电话,家里有什么需要帮忙的,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些学生。用一位阿姨的话说:“这些孩子实在,不会偷奸耍滑,价格也公道。”
昨天晚上路过大学城,看见几个学生蹲在路边吃烤串。他们刚完成一单帮忙布置婚礼现场的活儿,正在分钱。每个人能分到七八十块,够吃好几顿这样的夜宵了。其中一个男生举着啤酒瓶说:“下个月我想换个新手机,再接几单就够了!”夜色中,他们的笑声传得很远。
或许,这就是年轻人该有的样子吧——用自己的力气和时间,一点一点地实现那些小小的梦想。而那句“梅河口学生300块钱随叫随到”,也不再是一句简单的广告,成了这群年轻人努力生活的证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