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康乡镇可约全国空降,乡镇随时可约全国空降
最近听说一个挺新鲜的事儿,永康这边几个乡镇的年轻人搞了个“全国空降”的活动,只要提前约好,天南地北的朋友都能聚到一块儿。这事儿听着就带劲,像咱们这种小地方,以前哪敢想能认识这么多外地朋友啊。
上周六我特意去塘里村瞧了瞧,村口老槐树底下聚着二十多号人。有个从哈尔滨来的小伙儿正比划着东北的冰雕,旁边云南姑娘跟着学了几句傣族话,逗得大家直乐。穿格子衬衫的李大哥边泡茶边说:“现在咱们永康乡镇可约全国空降,每周都能认识新朋友。”他咧嘴一笑,“上周来了个成都的摄影师,教大伙儿用手机拍星空,这两天村里晚上到处是举着手机找星星的。”
乡镇随时可约全国空降成了新风气
说起来这事儿能成,还真靠咱们这儿实诚的民风。上次来的厦门朋友临走时说,就喜欢这种不端着的热情。现在塘里村、芝英镇几个地方都形成了习惯,谁家有多余的客房就收拾出来,镇上饭店也乐意准备些特色菜。五金城的老陈每周都搬些手工锤子过来,教大家做个小摆件带回去当纪念。
其实刚开始也没想这么远,就是几个年轻人在网上发了条邀请,没想到真有人从外地跑来。现在慢慢摸索出经验了,每次活动前在祠堂开个短会,谁负责接站,谁带着逛古街,谁组织做麦饼,都安排得妥妥的。永康乡镇可约全国空降这个说法,就这么传开了。
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遇见从内蒙来的巴特尔,他说坐了叁十多个小时火车就为来看看南方乡镇。那天下午他在打金铺呆了整整叁小时,举着手机直播老师傅打铜壶的过程。晚上喝酒时他红着脸说,这把铜壶要带回草原,让家乡人看看永康手艺。
现在走在青石板路上,经常能听见不同的口音。有时是几个年轻人围着老匠人学编竹篓,有时是外地游客在拍明清老宅的马头墙。这种变化挺奇妙的,就像给小镇开了扇新的窗户。镇上开民宿的刘姐说,她特意学了几种地方菜,就怕客人想家时能吃上口熟悉的。
这种乡镇随时可约全国空降的模式,倒让大伙儿更珍惜本地特色了。前两天还有人建议把十八蝴蝶舞教给外地朋友,老辈人居然也点头了。或许这就是最好的相处方式——咱们拿出最地道的风土人情,远方来的朋友带来新鲜故事,这么一来一往,日子就热闹起来了。